2018-10-13

蔡東豪專欄-心放工-才是真放工

被問及返工和放工時間,打工族的反應永遠是苦笑,返工時間總算清楚,但什麼是放工?叮一聲,不論在家中做什麼,第一時間飛撲查看手機。有人說,放工後熄手機吧,哈,不知這些人活在什麼星球。放工後所有人需要充電,但打工族弄不清放工的定義。你現在可能是坐在家中梳化看電視,但腦裏想着什麼?你是真正放工嗎?你上次真正放工是什麼時候?
所有人都知道離開工作的重要性,但就是做得不好,日以繼夜工作,變成機械人,做事欠缺創新觀點,個人質素和工作質素同時下降。以下這句話或令你吃驚:放工,是一項需要學習的技巧。因為身放工,不等於心放工,不懂得心放工的人,注定吃力不討好,前途似咁。心放工,需要學,我有這些建議,前三項放工前做,之後四項放工後做:
To-do List的意義不在於這個List保存期的長短,而在於寫的時候的思考過程。(iStock)
To-do List的意義不在於這個List保存期的長短,而在於寫的時候的思考過程。(iStock)

一、你以為很重要和很急的事,其實不十分重要和急。有些上司做事乾淨利落,分配工作的時候,緩急輕重,清清楚楚,也有些上司唔清唔楚,下屬估估吓,沒說明不急的事,便即是急,所有工作都變成急。我的建議是跟上司澄清工作的性質,需要的話,兜口兜面問在所不計。如果上司存心令下屬忙個不停,下屬須考慮一個比幾點放工更大的問題。
二、To-do List。有人覺得To-do List無用,因為事情千變萬化,寫低之後不久形勢即變。To-do List的意義不在於這個List保存期的長短,而在於寫的時候的思考過程。寫這個list的時候,我們需要細心分析什麼事情需要做,什麼事情重要,怎樣分先後,不寫List的話,這些考慮在凌亂腦海中浮游,感覺是有好多事情未做完,影響心情。寫List的時候,我們看清什麼事真的需要做,什麼事其實不甚重要。寫To-do List的重點是逼自己去想,想完之後,發現情況不壞。
返工和放工之間需要有一條界線,這條界線切忌模糊。(iStock)
返工和放工之間需要有一條界線,這條界線切忌模糊。(iStock)
三、放工前,多完成一件事情,目的是象徵式在正面氣氛中放工。放工時帶着的是成功感抑或失敗感,分別很大。完成的這件事可能是打一個電話,寫一個電郵,然後放工時告訴自己,今日我戰鬥到最後。放工前多完成一項工作有另一個實質好處,是明日開工少做一項工作,成個人輕了一點。
四、製造界線。返工和放工之間,需要有一條界線,這條界線切忌模糊,最理想安排是兩者之間有一項截然不同的活動。例如做Gym或做瑜伽,最好是上堂,限時限刻。參與一項性質不同的活動,象徵工作結束,並且藉着運動放鬆自己。我的選擇是happy hour,酒腳是非同事,鬥吹水及吹牛,確保進入放工狀態。由一個狀態走向另一個狀態,之間越過明確的界線,心理上起重要作用。
五、做些自己喜愛的東西。有人曾告訴我,放工揀搭巴士,因為有位坐,指定動作是聽歌,坐車時間進入私人音樂世界,忘盡一日煩惱,落車之後感到放工的舒暢。很多香港人住得很遠,放工後私人時間有限,請不要放棄放工後花時間在興趣上,些少時間也好,做喜愛的事,對心情有莫大幫助。
難題不會因為我們不停在煩而消失,不如放低難題,明天上班才解決。(iStock)
難題不會因為我們不停在煩而消失,不如放低難題,明天上班才解決。(iStock)
六、改變環境。環境對我們的影響非常大,我們其實是膚淺的動物,吸煙者戒煙的首要工作,是遠離煙。放工後最危險的物品是手機,放在見不到,或伸手拿不到的地方。最徹底當然是轉靜音,但大部分人做不到,退以求其次,製造一點麻煩,例如放遠一點,些微改變的影響可以很大。
七、究竟煩什麼。打工族感覺是上班好煩,下班後繼續煩,人生環繞着一個煩字。其實,我們在煩什麼?答案是工作中有很多難題,或者難題的確存在,但難題不會因為我們不停在煩而消失。我們大部分時間其實在兜兜轉轉,反反覆覆,從不同角度想像難題,而不是解決難題。難題或不可能在今晚解決,或不可能由自己一個人解決,與其在難題四周徘徊,不如放低難題,明天上班才解決。
放工後很煩,嘗試問自己,我究竟是在解決問題,抑或反覆兜轉浪費心機?更有效的方法,是把難題告訴家人和朋友,家人和朋友當然不能替我們解決難題,不過最可能的結果是,當我們有條有理道出難題之後,我們從自己的聲音聽到答案,而答案是,明天先算。
上文刊載自第107期《香港01》周報(2018年4月16日)《心放工,才是真放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Search This Blog

About Me

A tiny dust in the univer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