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12

香港家書 - 汶川縣人民醫院榮譽院長潘德鄰──盼重組川港團隊續助地震康復者


冬梅、麗靜、加佳 :

你們好嗎?

自從參與了大地震緊急救援及長期康復工作後,我已經和大家結下了不解之緣。在2008年7月開始,之後五年,我每兩星期去四川一次,在德陽和汶川康復中心與團隊一起工作。我們做手術,看門診,裝配義肢等,中港兩地醫生、護士、治療師一起討論病情,合作無間。當時你們都是中小學的學生,帶著不同的傷痛來到德陽中心,和其他眾多康復人士一樣,面對著失去的身體功能,未知的康復過程,未知的生活能力,未知的時間,難免感到徬徨與憂慮。

當時初見大家的情景還歷歷在目。冬梅除了一些小創傷外,一側下肢多處骨折,另一側大腿高位截肢,很長一段時間基本上不能下地。麗靜左膝嚴重畸形,失去了生長能力。加佳左足骨折,神經系統損傷,影響感覺與運動,再加上慢性骨髓炎,不能癒合的傷口。自己、家人,都承擔著極大的壓力。

冬梅一直是很冷靜,沉沉默默,堅持康復所需求的鍛練,你表面上很温柔,內心極之堅強,終於自己走出了最困難的境地,又回到學校讀書。麗靜在香港的專科醫院接受難度極大的手術,當時離鄉別井,每晚忍受著傷口的痛楚; 到穩定後,回到四川,繼續康復鍛練。加佳經歷了數十次大大小小的手術,仍是性格開朗,笑聲不斷,在醫療人員極度疲累的時候,反過來為大家打氣。最令我們感動的、最難得的,是你們每一位在康復的過程中,在各種壓力下,都沒有放棄學業,沒有耽誤一點時間,在中心留醫的時候,還帶著學校的筆記本,沒有錯過學校的考試,沒有一刻放棄希望。誰不知道求學是少年人最大的責任和權利。

2013年,我們的服務結束了,我們還是不定期的保持聯絡。冬梅大學畢業了,回到自己的家鄉,成功加入了公務員行列,與父母一起生活,也克服了上下班路上的困難。去年8月,收到了麗靜一張照片,面上是燦爛的笑容,手上拿著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加佳升了高中,讀書很用功,家裏帶著弟弟,在校成績相當好,還是一樣的笑容滿面。

大地震十周年,我們團隊再次來訪,和大家再見面。首先看見的是災區的重建,鎮上很多新樓房,組成一個一個小區,整齊、清潔。農村連小路都是柏油鋪到家門口,以前要跑七、八個小時的路程,現在省了一半時間。

我呢,頭髮白了一些,還是幹著老本行。你們都長大了,經過了幾多艱難險阻,努力建立自己的未來。冬梅每一天勤奮工作,得到上級和群眾的大大好評,謝謝你父母的熱情招待,看見你家中祖父母都身體健康,三代同堂,真是非常温馨。麗靜在一片油菜花中間吹起悅耳的葫蘆絲,此情此景,何異於人間仙境; 我們送你到火車站,寒假已經完了,要趕路上學,雖然走路時還有點不靈活,但穿州過省沒有問題。加佳滿有自信的介紹自己家鄉這個歷史險關的古跡,如數家珍,和專業導遊沒有分別,對自己前途一樣是滿有自信,我也極支持你選讀醫學的志向。過去的十年,是你們康復的道路,也是你們成長的道路。

衷心感謝大家每次送給我的家鄉特產,代表著我們之間真摰的友誼,代表我們共同的願望,代表我們的不解之緣,是難能可貴,須永遠珍重的一份情感。今日我們身處的世界,是急速發展的世界,每一個人都要緊貼時代,甚至於與時代競賽,我們每一天都可能遇到不同的新事物,這是偉大時代將要來臨的一個特徵。希望你們每一位,都能夠完全克服自己身體上的困難,成為這個偉大時代的一份子,成為這個偉大時代中不可缺少的一顆小螺絲釘。

而我呢,一方面很懷念當時兩地醫護人員一起交流、探討方案,大家投入忘我的情景,另一方面,在探訪了其他康復人士之後,知道有一部分仍需繼續照顧,因此更加覺得我們有需要在今後仍然定期,譬如每年兩次再來四川,重組川港團隊,為地震康復人士服務。

下次再談,祝大家前途無限!

潘德鄰
二零一八年五月十二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Search This Blog

About Me

A tiny dust in the univer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