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08

观察毅行者 | 弹丸之地的“无穷世界”

轉載:

http://mp.weixin.qq.com/s/TQg_85CD-AEHKwXZrqKOqw


2017-12-05 顾左右 顾右左
 
各位好,消失了一段时间,我回来了。

这段时间太忙,东西南北中,一个多月,把中国转了个圈。一直坐在车轮上,无暇写稿。但我又惦记着这个公众号,于是深夜写文了。

这次要分享的是香港乐施会的毅行者活动。

感谢乐施会的邀请,当公益记者多年,还是首次去现场观察,广告打一个。

 “工作别人做,钱归我们收。”

老牌的活动总有独到之处。毅行者凭借去年筹款约3400万港元(算上企业赞助,总额约为4000万港元)的成果,秒杀内地绝大部分公益徒步活动。

同样的赛事形式,同样的组队参赛,筹集款额的差距巨大,这由两地经济水平的差异所决定;另一方面,毅行者活动开创先河,多年累积的品牌效应远超其他公益徒步活动,也是筹款的保障。

当然,说筹款有点不接地气,就此打住——我关注的自然是有可比性的地方。

这么说吧,整个毅行者的活动组织是一种分包模式,这就是它能HOLD住成本的最大秘诀。

本次活动于11月17日(周末)在港举行。早上我到现场,发现义工是整个活动的关键元素。

这些义工来自惩教署、消防、入境、警署等政府部门,还包括企业员工。我问了下,2016年的“毅行者”活动,义工就达到3000人,今年同样如此。

这些义工可不是那种拿着高音喇叭的红袖章大妈。维持秩序其实是小菜一碟,大家都是参加活动的老鸟,不需要有人ABC地教。在现场一扫眼,就会立刻明白热身区在哪里,出发在什么地方,有问题找谁。

义工团队将整场活动的各个服务环节“领取”下来,解决了执行层面的问题。打个比方,100公里的赛程由诸多补给点组成,这个补给点的活,警署解决了;那个补给点的活,惩教署解决了。

活动的参与者达万余人,各个环节被分别领取之后,就这么井然有序地进行着。乐施会的工作人员只有百人左右,HOLD住整个场面的统筹即可。

400多万港币成本的一场活动,就这么解决了。年年如此。

乐施会筹款经理黄玉闲开玩笑:“工作别人做,钱归我们收。”

你看,这个大型活动,奏是介么简单。

然而,可别小看这个“简单”,它意味着整个活动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动员与组织模式,这才是毅行者区别于内地其他活动的地方。整个活动靠的不是主办方的“管”,而是参与者的“理”。

归结于一句话:我搭个大平台,你搞点新意思。

毅行者的三个细节

谈完了活动组织,我们再来聊点干的。主要是细节,有三点:

一是毅行者很纯粹。虽然筹款额度很高,但我的理解是,它就是一个竞技类活动。

活动在香港东北部的郊野公园举行,地点是北潭涌,整个赛道名为麦理浩径,终点在西北部的元朗。参赛者的挑战没有那么多分级,只有100公里。整个赛程有大大小小十几座山峰,有的地方直上直下数百米。

▲ 路上风景如画。© 顾左右

▲ 麦理浩径第一段,路边有标记。© 顾左右

像我这种中年油腻选手,走了两公里就气喘如牛,端着保温杯回来了,但是那些正式参赛的队员,可是要实打实地走上100公里,最恐怖的记录是不到11个小时。

为了这100公里,日常组队训练是必须的。毅行者还没开始,同志们就训练几个月了,那些打酱油的选手自然就少了。

我感觉,挑战难度越高,对公众的吸引力更大也筛选出一批“忠粉”。

二是毅行者很细致。活动不刻板,照顾了多方需求。比如领导和名流们也会参与活动,那就给他们来个象征性的比赛,走上几公里,这样也可以激励普通市民;对于主赞助商,不仅现场开辟有专门的通道,还在各种大型背景板上冠名,参赛者只要合影留念,就一定会把企业拍下来,简直无孔不入。

类似这样的细节太多。我认为,一个活动,在细处满足参与者所需的程度越高,成功的程度也就越高。

三是毅行者有文化。这里不打算长篇大论。我只提一个细节:我在现场看到有人在背包上挂了个不锈钢的小杯子,觉得奇怪。跑100公里路的确要喝水,但挂着这么一个小玩意,还哐当直响,有必要吗?问了下才知道,为了回馈参与者,毅行者去年给每个参与者发了一个这样的杯子作纪念,虽然不值钱,却被大家珍藏,到今年再参加活动就被挂出来。

这就像老球迷收集的足球俱乐部历年纪念品一样,具有独特价值。

有这么一个杯子,懂的人就可以看出:哎呀这哥们是老资历了。大家都想要这个杯子,对不起,今年不免费了,要花港币买,结果这个杯子卖脱销了。

这其中有一以贯之的设计思维,也是文化和底蕴。

讲点场外话

谈完细节,再说点场外话。

▲ 香港北角附近的小巷,夜色中生活气息浓烈。© 顾左右

香港其实是个蛮丰富的地方。有铜锣湾商业区,也有郊野公园;有鸽子笼般的大楼,也有游乐场所;有山海景观,亦有繁华码头。

这些年多次赴港,我始终保持着一种敏感的观察视角,喜欢看细处。总体印象是,香港的丰富并非堆砌,而是来源于各种细部的完善。

我举个很少有人在意的例子。香港酒店的被子,总体上手感是最好的。在内地,从三星级到五星级酒店,这方面参差不齐,远远落后。

以点窥面,如果你有心去观察这个城市的公共空间,会有各种类似的体会。

简而言之,各种理所应当的、恰如其分的、不走极端的环境是香港长久以来积累的财富之一,也是让人生出亲切感的由来。

▲ 很多香港人每天早上起床,透过窗户看到的都是这样的景象。© 顾左右

由于各种原因,香港与内地交流形式产生了变化(此处就不分析了,你懂的),造成的结果是,这里的市民生活似乎又没什么变化。

▲ 西贡码头边的小渔村,巷道里很安静。© 顾左右

我们在街头发现了一个川菜馆,去试了试,结果你应该猜得到——厨子是香港的,担担面做得跟阳春面差不多,“口水鸡”大概是白斩鸡加了一些调料。和几年前差不多,满大街的茶餐厅卖的东西还是一样。街上很难看到诸如湘菜、鲁菜、西北菜之类的正宗餐馆。

在香港消费,线上支付的麻烦程度让人犯难,711会找你一堆哐当响的硬币。我发现,还有一些机构仍在靠手工记账。

从这些细节得出一个感受:这里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很遥远。


▲ 西贡码头停泊的船只。© 顾左右

有些人或许不同意我的结论,却不得不承认某种隔*阂的存在。

(此处省略500字)

毅行者现场,香港人、大陆人、外国人都有,大家被竞技的激情点燃,交流起来很热情,完全没有障碍。我觉得这才是正常状态。

然而,公益只能提供某些细部的融合,整体性社会闭环的打破需要其他力量。

这当然不是我能操心的问题。

我想说,这些年来,真正打动我的公益机构slogan只有乐施会,4个字:无穷世界

▲ 一位乐施会工作人员的服装上印着机构的slogan:无穷世界。© 顾左右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Search This Blog

About Me

A tiny dust in the univer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