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報專訊】抱有扶貧夢的朱軍和關明慧夫婦,在育了一對小朋友後,堅持自籌薪金當國際扶貧組織國際十字路會的全職義工,他們的一對囝囝置身在聚集各地義工的國際化社區中,培養出自由探索及同理心。
朱軍與明慧(Alice)是國際十字路會(Crossroads)首對華裔義工,一家四口去年入住十字路會在屯門的會址。Alice自小已有扶貧夢,社工系畢業後加入施達基金會前赴甘肅最窮困的農村,負責教育工作,曾籌錢鼓勵當地回族婦女養雞自力更生。「她們買一兩元鹽都要向丈夫要錢,有了工作能力後,感到有價值,後來更成為社區中的領袖。」
Alice同時在當地找到另一半,認識內地大學生朱軍。朱軍現於十字路會當維修義工,坦言當年在內地做電機技術員時收入不錯,卻不開心,故思想人生方向後決定到農村當義工,人工少了三分二。「但我沒後悔!我小時候很窮,曾因一本五毛錢的書仔被同學追債。雖然年紀小,但那傷害也挺大,長大後很想幫窮人。」他笑謂當初是被太太的熱心感染。「我未見過香港女仔可以如此不怕污穢,也欣賞她對窮人真心。」他坦言不怕沒錢開飯,感到今天的生活幸福充實,且有充裕時間照顧兒子。
去年夫婦倆一齊加入國際十字路會,成為自籌薪金的全職義工。由於該會沒有華人義工,Alice加入後,今年開始有華語體驗活動,而朱軍負責營地的維修工作。一對囝囝:七歲的恩懷(Sam Sam)及五歲信懷(Ding Ding)在村內短時間已識到不少外國人。Alice笑謂:「細路之間沒有語言隔膜,最重要有得玩!」
兄弟倆日常隨時踏單車、玩滑板。Ding Ding見路邊有古怪木頭便隨意拾回家,他們愛在布滿鐵皮屋的體驗區跑跳,那裏有模擬洗手間和廚房、輪胎區及給戰亂兒童用來工作的運磚車,可自由去推,也會揭開鐵皮屋的門,爸爸不會禁止。營地內有介紹童兵區域,用紅及白色石仔鋪路,示範戰亂兒童如何上學去。Alice會與孩子分享:敘利亞兒童自出生已住在難民營;在戰亂的國家上學,小朋友第一要學認石頭顏色,學分辨那裏有沒有地雷,還有不少孩子自細已要做童兵打仗。
珍惜資源
兄弟倆沒有遊戲機,爸媽的手機也不下載遊戲。Sam Sam見到朋友玩只會望一望,好奇心不大。他們放假玩過康文署舉辦的活動,但反而喜歡在屋企自由畫畫。Alice笑謂:「他們也有慾望,但我們很少買一手衫或玩具,會嘗試向大仔解釋。我們正在用別人的錢,因生活費是向人家募捐,故不可太浪費。」
Alice謂有時會想起與她同期畢業的朋友,收入都比自己高。「但念頭閃過便算。」他倆都信奉基督教,相信上天會照顧。「走出第一步,便會看到另一新天地。那收穫是人沒法計算和想像,當你見到這條村有年輕機師、音響師及在哈佛和牛津有兩個學位的人,自然感到快樂與收入,沒有特別大的關係。」
撰文:胡麗珊
編輯:余佩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