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翼報 http://www.ebaomonthly.com/ebao/readebao.php?a=20050827”從事業到事奉
—一個醫生的呼召
轉換事業不是容易的事;特別是工作了那麼多年以後,年齡自然也不輕了。該如何決定?作為一個好丈夫,得跟妻子好好商議。
方滔醫生想自己出來,單獨開業。反復想了一段時間,把心裏的打算,告訴了他的太太。
太太只問了他一個問題:“你有伙伴嗎?”
“我是單獨開業。”很少誤會的可能,“單獨”是沒有伙伴的意思。
太太再問:“我再問你,你有伙伴嗎?”
方滔明白了。他回答:“耶穌是我的伙伴!”
“既然這樣,只要憑信心去作。”夫婦二人同心,與他們的“伙伴”去作:去作賠錢的事業,快樂的賠錢。
不過,該沒有人會把從醫當生意作:那是愚昧的,而且也自貶身價。
在墮胎屠嬰“合法化”的社會,“安樂死”也逐漸流行,對老而不死者,也要消除;方滔卻作老人科,企圖延長老人的壽命,雖還沒算作違法,不免是背勢逆流。
但以今世暫時的財物,換取永恆的靈魂,豈能說是愚昧?
當然,在關心人的身體健康之外,他也在教會偶爾幫助講道見證,或主講醫藥講座之類。不過,他漸漸感覺仍然不夠。
約在九年前,他參與了一個“合約”:向滿有憐憫的主耶穌,許下了諾言,表示願意放下一切,全職事奉。
方滔說:“其實,我也曾希望神會從此忘記我的承諾。但祂沒有。約在半年前,我的內心開始有掙扎,知道是履行承諾的時候。”
在事業的高峰,丟棄高職厚薪,去開辦非牟利的診所,為年長及有需要的人服務,那不是聰明人所願意作的。
當他把這個決定,告訴朋友們,包括從前的學生現在是醫生的,他們都以為一個有盛名的醫生,去作這種事,實在是不智,有的還說:“你人老了,反作愚蠢的事。”
“我也覺得他們說的對。我再有幾年便可以退休,擁有優厚的退休福利;但我卻放棄這份職位的高薪,和舒服的工作環境,作了這個決定。”方滔說這話的時候,沒有後悔的表示。
人應該知道,生命的目標是甚麼。
有些人看作醫生是事業,是商業;他轉換成事奉,像宣教事工一樣。事業是為了自己幹的,事奉的對象是主,藉服事人而服事主。耶穌說:
華人會用好字眼:“耆英”是耆宿英華,人上人的意思。當人子在祂的榮耀裏,同着眾天使降臨的時候,要坐在祂榮耀的寶座上。…王要向那右邊的說:“你們這蒙我父賜福的,可以來承受那創世以來為你們所預備的國;因為…我病了,你們看顧我…你們既作在我這弟兄中最小的一個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馬太福音25:31-40)
作醫生一行的,卻另有一個名詞:“垃圾”。他們有三種不願碰的“垃圾”病人:社會保險(Medicare),加州免費醫療(Medical),和新移民。當然,那三種的病患,不能帶來利源,都是被踏在腳下,幾於是被遺棄的人。
願意看老人的不是沒有,大部分是在弗羅里達州。為甚麼呢?那裏的氣候溫和宜人,有資有產的老人,願意到那裏去退休,頤養天年。他們在有病需要醫生看的時候,為延長在地上的生存,肯出錢,也出得起錢,所以不愁無人服務。
自然那是依現金價值評估的標準。但耶穌的看法不同,看他們的靈魂是珍珠。
工場在哪裏?
約翰衛斯理曾發豪語:“全世界是我的教區。”不過,他從美洲殖民地不得意歸返英國以後,只在國內宣教,但他一生長久忠心的事奉,留下廣大而持久的效果,使英國免於像法國那樣的流血革命。所以宣教並不一定在於梯山航海,到遙遠的地方;而在於有主的呼召,而忠心遵行。耶和華呼召摩西,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時候,問他:“你手裏拿的是甚麼?”(出埃及記4:2)摩西手中持着平常的牧杖。
主所要的,正是人所有的,不是所無的。
神引導他到現在,訓練他多年作醫生,就是要他在所專長的方面事奉祂。
方滔新的事奉,是在舊金山唐人街廣華醫院對面。有足夠的華人聚居在那裏,他們自然會找上門來。而且如果病人得到了福音,也可以繼續傳播給他們的骨肉之親。
在哪裏開業?
適巧有一位信主的女醫生,預備退休了。本來她想把診所價讓給人,約值近二十萬元;竟然願意無條件交給方滔承續開業。這樣,他可以造福華人。顯然這是主的感動和預備。全人的醫療,不僅使人有健康的身體,還關懷他們不朽的靈魂,為主作見證,使人得到永生。雖然沒有物質的收益,卻負有上面來的使命;方滔夫婦展望將來,還是信心充足,盼望着將來的收成,歡樂的忠心事奉。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