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對死亡/將離世的親友? 末期癌症工程師撰寫「送別的協定」提供建議
比利時軟件工程師Pieter Hintjens在他的個人網誌貼出最後一篇文章,一如他過往的工作,都是關於設計「通訊協定」(即數據交流的規則),不同的是,這個協定是為將死的人, 以及他們身邊親友而寫的「送別的協定」(Protocol of Dying)。
比利時軟件工程師Pieter Hintjens在他的個人網誌貼出最後一篇文章,一如他過往的工作,都是關於設計「通訊協定」(即數據交流的規則),不同的是,這個協定是為將死的人, 以及他們身邊親友而寫的「送別的協定」(Protocol of Dying)。
「死亡並非恥辱,它不等於失敗」
現年53歲的Hintjens,2010年曾患膽管癌,當時手術成功移除組織。今年4月,在父親過身後一個月內,他突然被診斷出癌症復化,而且已經轉移至兩邊肺部。由於膽管癌現時難以用化療對付,他已決定進行安樂死,死前為其他將死者以及其親友撰寫建議。
Hintjens完全明白,與將死的親友對談是「極難面對」的時刻,提醒不論將死者與親友,最重要的是認清事實,並請各位謹記「死亡並非恥辱,它不等於失敗」。這篇協定一如他平日其他技術文,採取了點列式,簡潔地說明親友以及即將死去的人應有的態度。面對將離世者 應避免說的話
作為親友,請不要向行將離別的他/她說:- 「支持住!你要心懷希望!Fighting!」
- 「太不幸了!我會很傷心,你不要死好嗎…」
- 「你可以戰勝它的!你怎麼知道不行?」
- 「聽說可以試試另類療法?」
- 「讀這一章節的聖經吧,可以幫到你。」
- 「痛嗎?/累嗎?/辛苦嗎?/我有礙著你休息嗎?」
- 最重要的是,不要打電話來,然後在電話的另一頭哭
人之將死 要保持愉快
那該說甚麼好呢?要避免「流淚眼望流淚眼」,Hintjens建議可以重溫舊日美好時光,有能力者可以幫忙處理醫療細節以及生活事務,或是講一些可以令人快樂起來的話題,不要為將死者帶來額外的負擔。當然,責任並不全然在親友身上,將死者亦有他/她應有的責任:- 保持愉快
- 管理好你的事務
死後安排而言,身處容許安樂死的比利時,Hintjens已經向醫生表達安樂死的意願,並在死前盡可能會見所有他珍視的親友,而非死後——他已經決定不辦葬禮,並安排將遺體捐給大學作研究用。
- 務實地為最壞情況作準備
Hintjens最大的忠告,是坦誠面對即將來臨的死亡。不論你是行將離開者,或是他的親友,都需要時間面對和消化傷痛,而與將死者開心見誠地對談,可令一切都更容易。
這篇文章來自關鍵評論網|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