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07

蔡東豪 【職場】放工後看電郵的責任

https://www.hk01.com/01

法國政府最近通過一條法例,要求企業釐定員工放工後看電郵(及其他通訊設備)的責任,目的是強迫企業承諾員工擁有「離線」的權利。換句話說,員工放工後及放假時,有權不理會公司電郵,而不被懲罰。法國工會認為這條法例為保障員工走出一大步。法國政府的調查顯示,超過三分之一打工族每日放工後繼續工作。不過,這條法例很多地方有待修訂,例如沒說清楚企業犯例有何後果。

員工放工後的私人時間是否不容侵犯,這問題極富爭議。即使企業向員工派定心丸,公餘時間完全屬於員工,並鼓勵員工關注work-life balance,但部分同事放工後照樣電郵來來往往,對其他同事構成心理壓力。這是棘手問題,企業或可承諾不懲罰放工後離線的員工,但又可以怎樣懲罰放工後繼續工作的員工?
有些管理層對於放工後不願工作的同事反感,理由是當互聯網和手機普及後,工作和私人時間的界線早已分不清,例如員工上班時上社交網站而並非全心全意工作,條數可以怎計算?如果企業須立例規定員工下班後不用看電郵,企業可否立例規定員工上班時不能看私人電郵?有些企業容許員工彈性時間上班,甚至work from home,如立例保障部分員工放工後有權不工作,部分員工卻希望自己管理上下班的時間,一間公司幾種制度,只會製造混亂。

有些人認為這是茶杯裏的風波,管理層和員工都是負責任的成年人,自會作出有分數的決定。二三十年前,這課題不大被討論,那年代沒有互聯網和手機,上司放工後打電話給在家中的下屬,多數是大鑊嘢,員工不會感到被冒犯。互聯網和手機普及之後,私人時間的定義變得模糊,有些搏殺型上司濫用權力,要求下屬無休止工作,因此產生矛盾。
研究發現,員工會因公司期望自己在工餘時間內收發電郵而感焦慮。(iStock)
科技的原意是幫助我們提升生產力,但無意間製造上司和下屬之間的矛盾,最終拖累生產力,好事變壞事。放工後應否看電郵問題的癥結,是不同人持不同態度,有些人斬釘截鐵地認為不應該,有些人認為理所當然,也有些人在中間遊走,一時一樣。放工後不願工作的人的理據非常清晰,認為沒問題的人的出發點較複雜,值得細想。

放工後繼續工作的人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被迫型,自己十萬個不願意,但看到其他同事繼續工作,包括死對頭,不做的話,擔心蝕底,因此人做我做,其實並不願意。這類人欠自信,注定不快樂,好難幫,唯有讓他們不快樂下去。第二類是自發型,沒被壓迫,自願地用公餘時間工作。
放工後繼續工作的一個普遍原因,就是處理未完的工作,這些工作其實都是份內事,今日不做,明日也須做,不如早點做,避免積壓。有些人甚至不想把工作留至明日,每日誓要徹底清理電郵的Inbox。久而久之,看電郵變成日常自行動作,不管何時何地,有電郵便即時處理。這些人從看電郵這動作尋求到慰藉,感到自己在做有建設性的事情,從中找到自信。

放工後,看電郵可以是一種身份象徵。有一次出席兒子的學校活動,時間是五六點,介乎放工和未放工的尷尬時段,十個八個「西裝友」父親在班房門口等待,大家最初眼超超,又不想互相談話,有人開始看電郵,然後愈來愈多人看,我其實沒需要看,但在這情景,不執輸照看,證明我也很忙。
也有些人真心認為放工後繼續工作全無問題,訪問這些人的話,答案是他們喜歡工作,視工作為生活的重要部分,不把看電郵當作負擔。這些人善用科技,覺得24小時也在工作,工作時間不避忌做私人事情,不會長留在公司,因為擁有在公司之外繼續工作的選擇。對於這些人,放工後看電郵是一種彈性,應該盡用科技製造的方便。

放工後看電郵這爭論不會消失,隨着科技不斷進步,只會製造更多矛盾。管理層認為員工不應過分執着,但的確有不少上司帶領不放工的風氣,製造有形的壓力。這爭論最明顯的分界,是階級,高層員工認為自己永不放工,向基層員工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基層員工只有啞忍。

好複雜,問我怎看的話,不知怎答,唯有耍太極:我早上四點開始工作,下午六點喪失工作能力,注定與眾不同,唔好問我啦!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Search This Blog

About Me

A tiny dust in the univer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