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生活節奏急速,到餐廳食飯亦快手快腳!茶餐廳伙記為求快速記下客人點的食物和數量,自創一套特有的書寫方式,夾雜了不少同音或諧音字。
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THEi)語文及通識教育學院一級特任導師李嘉亮在今年書展推出《港式錯別字》,TOPick綜合出幾個餐牌中常見的別字:
- 正字:雞髀
- 別字:雞脾/肶
有時候,我們亦會在餐牌上看見「雞肶」一詞,據《漢語大詞典》,「肶」在古時候跟「髀」詞義相近,可指臀部﹑大腿,但現多解作牛﹑羊等動物的胃部重瓣,即我們俗語所說的「百葉」。
現時一般餐廳所出售的就是「雞髀」。
- 正字:香炸雞中翼
- 別字:香炸雞中亦
- 正字:薯仔牛仔粒
- 別字:茨仔牛仔粒
- 正字:肉鬆蒸水蛋
- 別字:肉崧蒸水蛋
- 正字:菜脯肉鬆炒蛋
- 別字:菜甫肉崧炒蛋
「脯」則指乾製了的食物,可以指肉乾,如「豬肉脯」,也可以指蜜餞後的水果,如「杏脯」。因此經醃製的鹹蘿蔔乾應寫作「菜脯」。
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1862969/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