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2010年11月18日 星期四 05:05
【明報專訊】內地通脹壓力增大引發民怨,中央再出招穩定物價。總理溫家寶昨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出台4項穩定消費價格措施,包括保障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供應、價格補貼以及嚴懲囤積、打擊游資炒賣等,同時表示「必要時對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實行臨時限價措施」。而調查顯示,內地民眾對通脹的擔憂已影響消費信心。內地經濟專家指出,中央已將管理通脹預期改為實質性出招打擊,但認為中央應從貨幣政策著手,否則物價將如按落水中的皮球,一旦放手將急速反彈。
國務院常務會議坦承,自7月份以來,受國內外多種因素影響,以農產品為主的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較快,價格總水平逐月攀升,加重民眾的生活成本。會議強調,要按照「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綜合施策、重點治理,保障民生、穩定預期」的原則,抑制價格上漲勢頭,保障民眾生活。
嚴打囤積 或實行臨時限價
會議確定4項穩定物價措施:包括確保影響民眾基本生活必需品,包括糧油糖及蔬菜的市場供應和價格穩定;對低收入民眾發放價格臨時補貼,增加對大學生的伙食補貼;取消不合理收費,保持天然氣價格穩定;必要時對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產資料實行臨時限價措施。整頓農產品市場,重點打擊惡意囤積、串通漲價和游資炒作行為(見表)。
而最新調查顯示,今年第三季內地消費者信心指數為104,較第二季下跌了5點,在連續上升5季後首次回落。專家指出,對通脹的擔憂,影響了消費者的信心。
消費者對未來12個月內價格總水平走勢持上漲態度的人比重明顯增加,這與食品價格上漲關係密切。
專家:應從貨幣政策著手
針對國務院此次出台的4項措施,北京大軍經濟觀察研究中心主任仲大軍指「只能是短期有效」。他認為,中國面對的通脹壓力,關鍵是鈔票過多,中國已深陷國際貨幣戰之中,今年估計有7000至8000億美元的國際熱錢進入中國,只有人民幣升值才能抵消這些熱錢的衝擊,物價才可能穩定,否則只能是不斷地加印鈔票,「這樣物價能下來嗎?」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黃衛平亦表示,今次通脹主要是貨幣現象,但中國在採取緊縮貨幣政策同時,用於救市的4萬億支出仍充斥市場,貨幣存量高。
在此矛盾下,經濟手段調控空間已經很小,只能用行政手段調控。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