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03

張愛玲英小說《易經》出版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0903/4/k148.html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0903/4/k1ep.html


《易經》內容簡介
(明報)2010年9月4日 星期六 05:10
【明報專訊】18歲的琵琶,因惹怒父親與後母,逃出上海的豪宅,投奔母親與姑姑。原本母親打算讓琵琶到英國 留學 ,卻因戰爭爆發,只好安排她到香港大學念書。此時琵琶才發現上海在拉扯著她的心,她愛上海,就像人思念著自己的未婚夫。

求學時期的琵琶,初嘗團體生活的熱鬧,並結識了風趣的印度女子比比,但烽火很快燒到香港,學生也開始過著戰戰兢兢的日子。琵琶感受流落異地的恐懼與無助,然而母親非但沒能給她半點依靠,反而更顯疏離防備。

隨著香港被日軍佔領,琵琶不得不中斷學業,她和比比商量一起回上海,她相信只有故鄉能與自己的希望混融。為了拿到船票,琵琶必須發揮從小累積的世故與智慧,即使要冒上生命危險。

張愛玲最後自傳小說出版 《易經》 記述戰時港大生活
(明報)2010年9月4日 星期六 05:10 明報記者 梁琬珊


【明報專訊】適逢本月為張愛玲冥壽90周年及逝世15周年,張愛玲文學遺產執行人宋以朗昨日為她出版最後遺作The Book of Change(中文譯名《易經》)。宋以朗表示,手上已沒有其他張愛玲遺作,相信《易經》將會是張最後一本出版的作品。

繼4月出版張愛玲的英文自傳體小說The Fall of the Pagoda(中文譯名《雷峰塔》)後,為紀念張90周年冥壽及逝世15周年,宋以朗昨日出版張愛玲最後的自傳體小說《易經》,並將於本月17日率先在港推出中文版的《雷峰塔》和《易經》。

《雷峰塔》下半部

《雷》與《易》為同一部小說的上下半部,是由英文寫成的自傳體小說,從女主角4歲寫到22歲,由幼年寫至中日戰爭爆發,原文超過800頁,因太長分拆成兩部。4月面世的上半部《雷峰塔》,講述女主角Lute(琵琶)在上海的童年故事;下半部《易經》約12萬字,篇幅較長,講述Lute因日本侵華,由上海到香港求學,但大學第2年香港亦淪陷,書中大篇幅描述女主角於戰火圍城時的經歷和心路,與張的兩部作品《燼餘錄》、《小團圓》描寫的大學生活相似。

宋以朗說,大學生活情節於3部小說不斷重複,可見戰時的大學生活令張愛玲留下不可磨滅的記憶,而同一事情經張愛玲不斷咀嚼反思,統統反映在其晚期作品《易經》中。他又說,此書最特別之處,是沒有在戰爭中描寫一個大英雄,卻是抒發大學生在這段期間的感受。

張完書後欲出版太傷感被拒

《易經》於1963年完稿,是比《小團圓》早10年創作的英文小說。張愛玲在美國寫成此書後,曾希望找外國出版商出版,但大部分出版商均指書中角色使人傷感,沒有市場,最後擱置計劃,直至47年後的今天才得以面世。由於小說背景時局動盪,很多事都搞不清楚,張愛玲希望找尋出路或啟示,故取名《易經》。

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將於本月17至19日,於中環堅道的「葵里畫廊」舉行「發現張愛玲」展覽,展出張愛玲的作品,包括《易經》、《雷峰塔》、《異鄉記》、《張愛玲私語錄》等原稿、手稿和書信



(明報)2010年9月3日 星期五 17:30

張愛玲英文自傳體小說《易經》(The Book of Change)今日在香港大學正式推出。

加之已先後問世的《小團圓》《雷峰塔》,其自傳體小說三部曲已全部出版,以紀念這位譽滿中文文壇的女作家誕辰90周年及逝世15周年。

繼張愛玲中文遺作《小團圓》榮登兩岸三地暢銷排行榜之後,其英文自傳體小說上部《雷峰塔》(The Fall of the Pagoda)今年4月經香港大學出版社推出。

今次最新出版的《易經》則是張愛玲英文自傳體小說的下部,於1963年完稿,早於《小團圓》10年創作。小說主要以上世紀三十年代為背景,講述了主角由天津 到上海 的童年,經歷父母離異、父親再娶,由上海轉至香港求學,又遭逢香港淪陷,具有自傳色彩。

香港大學客座教授、知名學者李歐梵表示,《易經》以大篇幅講述了女主角在香港一所大學的生活,特別是細緻描摹了戰火圍城時的經歷和心情,與張愛玲1944年散文《餘燼錄》、1976年小說《小團圓》文中戰時大學氛圍相互照應,儘是張愛玲大學時代的影子。

他認為,《雷峰塔》一書中尚可瞥見張愛玲有意將中國事物向西方「轉接」、將中文向英文「轉型」的痕迹,或許令英語讀者不易把握,《易經》則截然不同,可讚之為真正意義上的傑作。

張愛玲於1939年入讀香港大學文學院,在香港淪陷後輟學返滬,但香港兩年有餘的生活經歷實屬她重要的人生階段,也對她綻放一生光華具有重要意義。

張愛玲遺產執行人宋以朗說,父母宋淇夫婦是張愛玲至交,張愛玲曾在信中對他們提及希望找到海外出版社出版《易經》卻未果,如今這部英文小說在47年之後終能出版,希望還張愛玲一個心願,也為「張學」研究者和廣大「張迷」提供珍貴的參考資料。

他還說,大學時代戰時生活給張愛玲留下不可磨滅的記憶,又隨著她對同類題材不斷咀嚼,對個人和世情有更為透徹澄明的看法,整個提煉和反思的軌迹也反映在《易經》等晚期作品之中。

宋以朗當天還將《易經》英文原稿的副本贈送給香港大學。

《雷峰塔》和《易經》中文譯本也將於9月17日問世,由台灣知名譯者趙丕慧翻譯。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Search This Blog

About Me

A tiny dust in the univer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