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出自《經理人月刊》特刊:人生整理課)
日本知名風水師李家幽竹曾說,「人的運勢,來自於對環境的整理術。」
「整理就能改變命運?怎麼可能這麼簡單?」多數人會這樣問,或許是因為從小大到,爸媽總是要求我們把東西收好,但東西變整齊了,好像也沒變得比較幸運。然而《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作者近藤麻里惠,以自己的整理經驗明白指出「因為大家原本以為的整理都做錯了」,以為把身邊的各種用品都收納整齊就是整理,但「收納根本不可能解決整理的問題」。
這項領悟,來自近藤某次苦惱地環視房間,明明雜誌收在雜誌架上、書本放在彩色箱內、各種小物都用不同尺寸的隔版或小盒定位,各種東西都收納好了,但房間還是不整齊。
在絕望中,她試著重新審視那些收納物品,才驚覺裡面其實幾乎都是不需要的東西,「換言之,我做的不是整理,只是物品的填裝作業,把不要的東西蓋上蓋子,裝作沒看見而已」。
整理不是收納整齊,而是學會捨棄
近藤表示,把東西收起來,乍看會誤以為問題好像解決了,但當收納空間填滿,環境又會亂成一團,就必須想辦法再次進行收納……於是陷入「不斷整理但始終整理不好」的惡性循環中。
這點,正是許多人對「整理」兩個字的既定印象,也是從小到大一聽到爸媽說「趕快去收房間」就頭大的原因,因為那是永遠的徒勞無功,當然也無法改變自己的運勢。
「整理,首先要從丟東西開始。」近藤表示,沒有取捨的整理,其實等於讓自己生活在倉庫中,只是不時把東西搬來搬去而已,還是徒留一堆晦氣的無用之物。
反之,透過鑑別需要、剔除無用的整理,你便會戲劇性地看見,只留下必要物品的空間,居然可以變得這麼清爽。更重要的是,你將從這一刻起踏入「整理的終點」,不只生活環境再也不會變亂,更能看見自己人生理想的模樣。
這是因為透過「捨棄」,你已經將所有不需要的東西趕出身邊;換句話說,只有對現在的自己來說,最必要、最適合,仍舊存有價值的物品,才會被留在這個空間中。
從決定留下什麼,察覺對生活的期望
這個從「收納」到「捨棄」的整理思維轉變,正是「捨的整理術」。這個概念,是由以「斷捨離」一詞獲得日本2010年流行語大賞的《斷捨離》作者山下英子所帶動。
「斷捨離」分別代表「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棄多餘的廢物」及「脫離對物品的執著」3件事,藉由不斷捨棄不符合現有需要的物品,找回清爽而真實的人生。
捨之所以重要,是因為 要做好取捨,一個人必須先建立「丟棄的準則」;而這個準則該怎麼決定,完全來自「自己對人生的期望」。 山下強調,整理時要選擇的,其實不是「要丟掉的東西」,而是「要留下的東西」,但判斷一件物品是否適合當下的我,不了解自己的話根本做不出準確的決定。
擁有哪些東西,其實某方面反映了一個人的價值觀。若看不清哪些東西才是自己需要的,就會在徬徨中,把東西不自覺地留在身邊以防萬一,於是不知不覺,讓自己在物質或精神上,都被雜物淹沒。
山下表示,取捨物品時最重要的依據,就是「需要、適合又愉快」;近藤則用「觸摸時會不會有怦然心動的感覺」來形容,透過真心面對自己「擁有一件東西的理由」,看見其中是否隱藏了愚蠢、糊塗或缺點。
例如因為愛面子而買了不適合的衣服、貪戀虛榮而買下的包包,如今都束之高閣,成為不需要、不適合又不愉快的物品了。唯有察覺這些物品背後所隱藏的情緒,才有機會建立正確的取捨之道;領悟之後,就等於斷絕了某一項執著或不安,進而讓理想的自己逐漸浮現。
一旦能夠持續進行這些整理工作,必定會對自己理想中未來的樣子日趨明確,進而找到正確的努力之道,減少不必要的冤枉路,早別人一步達到成功。
「捨的時機」與「捨的方法」完全解析
「沒有空間不夠的房子,只有太多的東西。」近藤麻里惠表示,一個人擁有過多超過自己需求的物品,當然會覺得環境擁擠不堪;然而面對各式東西,明知該丟卻丟不下手嗎?《日經Associé》2011年12月號中,教你「勇敢捨去」的7大心法:
1.從別人的眼光來思考
身處在某個空間中久了,有時會難以客觀地判斷東西的必要性。因此須原建議不妨利用數位相機或手機拍下照片,讓自己改以「他人眼光」來看待原有環境。嘗試丟棄一些東西後,再拍一張照片,比較一下是不是有截然不同的感受。「小小的成功體驗,是讓一個人持續改善的重要的動力。」
2.整理時,垃圾桶是必備道具
很多人應該都有這種經驗,明知道某樣東西該丟,但由於垃圾桶不在身邊,於是就先放著再說,結果一放就忘了,反而變成凌亂的根源。因此須原建議,不妨在座位旁或辦公桌上擺個小垃圾桶,並定時清空,就能有效提高「丟的欲望」,讓捨棄成為習慣。
3.為抽屜保留兩成的空間
「塞滿的狀態」是整理的大敵。首先,由於沒有餘裕,一旦有新東西進來,只能找地方硬塞,侵占別的物品的空間,保證環境一定會變亂;此外,塞滿的狀況對於物品取用也不方便,放在深處拿取不便的東西,很容易就被遺忘。
4.一拿到就先判斷要不要丟
辦公室特別多沒有保存必要的雜物,例如因為工作關係收到的郵件、便條等。這些東西拿到時第一時間就判斷要怎麼處理,例如一拿到信件就當場拆開,決定要丟、轉交別人或是放入桌上的待處理區中,否則很容易隨手一放就成了忘了處理的雜物。
5.333法則
3秒:對一件物品要不要的判斷時間只能3秒,超過3秒還無法下決定,表示你並不是真心想要它。
3年:存放3年都沒用過的東西,代表你早就忘記它的存在了,而且這麼久沒用也沒有什麼不便,表示根本不需要。
3禁句:「不知什麼時候還會用到」「或許可能還會用到」「暫且先留著看看」是取捨時的3大禁句,這些都是在為自己的不想要又捨不得丟找藉口。
3年:存放3年都沒用過的東西,代表你早就忘記它的存在了,而且這麼久沒用也沒有什麼不便,表示根本不需要。
3禁句:「不知什麼時候還會用到」「或許可能還會用到」「暫且先留著看看」是取捨時的3大禁句,這些都是在為自己的不想要又捨不得丟找藉口。
6.文件初步分類
文件拿到後可以先大致分類為「必要」「重要」與「處分」3種,與目前工作相關的是必要文件,以文件夾保留在手邊;一旦工作完成,則立即處分,看是要丟棄或存檔;常用參考資料是重要文件,可用資料盒收納好,並定期檢視是否要淘汰。
資料來源:《日經Associé》2011年12月號,日經BP社出版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