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0603/4/ieo2.html
(明報)2010年6月4日 星期五 17:30
【明報專訊】「學校的味道,就是雞蛋花的味道,很香的!」監製《歲月神偷》、今年2月勇奪第60屆柏林 影展「新世代」最佳影片水晶熊獎的張婉婷,重返母校英華女學校。雖然當年茂盛的雞蛋花樹如今在春季花朵亦寥寥可數,張婉婷一見大樹即談起往事:「上學時經過雞蛋花樹,會把花瓣拾起,放在書桌上。我曾將花瓣穿成項鏈呢!」
一同回校的,還有香港首名華人女牧師李清詞。李牧師曾任教張婉婷體育和宗教,在她眼中,英華女生「太乖」,張婉婷特別活潑,比其他學生敢問敢答。張婉婷聞言,笑著憶述當年的淘氣事﹕「當年中六首屆收男生,我班每年都在學校比賽中得獎,豈料那次因鄰班有男生可以唱四聲部,令我們落敗。我們深深不忿,便在走廊敲鑼唱歌抗議!後來一名老師勸勉我們『人生常有得失』,事件才告一段落!」
待人真誠 一生受用
離校40年,張婉婷對李清詞主持的早會記憶猶新,不但生動有趣,更從中學到不少人生哲理。教她最難忘的,是牧師在今年母校110年校慶紀念光碟中對人生意義的詮釋:「她說『不論對別人、對自己、對神,最重要的是真誠,講真話』,令我印象深刻,一生受用。」
教張婉婷感激不盡的,還有其他老師給她的幫助。15歲時父親離世,身為長女的張婉婷理應要投身社會,為母親減輕家庭負擔,不過母親相當民主,讓她自行決定,最後張婉婷選擇半工讀:「那時除了替人補習,還去夜校教英文。外籍老師Miss Moore請我教她中文,其實只是想幫我,顧及我的自尊心之餘,還反過來教我英文和餐桌禮儀!結果我每月掙到500元,在那時而言相當不錯。」張婉婷認為,正是老師這種並非純粹施捨的幫助,令她建立信心,能夠自食其力。
中學畢業後,張婉婷於香港大學 修讀心理學,後赴英國 深造,主修文學及戲劇。原來這個選擇跟她的中學教育亦有關係:「教授英國文學的是來自英國的傳教士,愛在課上念英詩,令我感受到文學的優美意境。那時莎士比亞的作品大都讀過了,比在大學時讀到的還要多!」另一教歷史的老師總是風花雪月,談法國 人為何愛酒、愛什麼酒,班上的同學只想知跟考試有關的法國大革命,老師怒斥:「History就是His/Her story,你連人家的故事也沒有興趣知道,幹嘛要知道法國的歷史,you do not deserve passing your exam(你不配及格)。」
歲月蒼蒼,畢業後張婉婷一直打拼,有好一段日子沒有回校,直至40歲驀然回首,才有跟舊日知己重逢的衝動。慶幸的是雖然當年的同班同學大多已結婚產子,仍能重拾昔日的情誼,張婉婷笑說:「我們組成『八婆會』,每月都有聚會,還重新選出班長!」她們更積極參與舊生活動,希望把母校的精神流傳下去。
文:黃祖兒
圖:朱永倫、英華女學校提供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