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2011年2月21日 星期一 05:05
【明報專訊】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電影《2046》?王菲 教木村拓哉 去尖沙嘴 一幕,多次提到「疏利士巴利道」,而在電影《食神》裏,莫文蔚 則提到「公眾四方街」,然而這兩條街道早已改了名,你知不知道為什麼要修改呢?
香港曾經是英國 的殖民地,不少原有的英文街道名稱需要翻譯為中文版本。不知當時負責為街道命名的官員是不是對翻譯的要求比較寬鬆,結果產生了不少奇怪的街名。最明顯的是在油麻地的「公眾四方街」(Public Square Street),當時把「Square」翻譯為「四方」,令街名又「公眾」,又「四方」,顯得相當滑稽。其實,懂英語的人都知道「Square」是廣場的意思,在歐洲中世紀,人民市集就是「Square」,所以,在1977年改為「眾坊街」便合情合理了。
除了按照英文意譯之外,更多街道名是音譯而成的,戰後「Salisbury Road」長時間譯為「疏利士巴利道」,但這街名就如繞口令一樣非常難讀,然而英國人讀Salisbury這個字的時候是不發「i」這個音的,所以港英政府於1950年代開始,將「疏利士巴利道」簡化為現今的「梳士巴利道」。
另外,在港島半山有一街道叫「列拿士地臺」(Rednaxela Terrace),單以中文譯名看來,只是普通譯名一個,但再看英文「Rednaxela」時,就會發現這個字是由英文字「ALEXANDER」倒轉而成的。有說是當時負責翻譯的官員出錯,把英文字母從右而左抄錄,成了「REDNAXELA」。街名沿用至今,政府也沒有修改。
文﹕蘇真真
■life.mingpao.com/sorealreal.htm
香港曾經是英國 的殖民地,不少原有的英文街道名稱需要翻譯為中文版本。不知當時負責為街道命名的官員是不是對翻譯的要求比較寬鬆,結果產生了不少奇怪的街名。最明顯的是在油麻地的「公眾四方街」(Public Square Street),當時把「Square」翻譯為「四方」,令街名又「公眾」,又「四方」,顯得相當滑稽。其實,懂英語的人都知道「Square」是廣場的意思,在歐洲中世紀,人民市集就是「Square」,所以,在1977年改為「眾坊街」便合情合理了。
除了按照英文意譯之外,更多街道名是音譯而成的,戰後「Salisbury Road」長時間譯為「疏利士巴利道」,但這街名就如繞口令一樣非常難讀,然而英國人讀Salisbury這個字的時候是不發「i」這個音的,所以港英政府於1950年代開始,將「疏利士巴利道」簡化為現今的「梳士巴利道」。
另外,在港島半山有一街道叫「列拿士地臺」(Rednaxela Terrace),單以中文譯名看來,只是普通譯名一個,但再看英文「Rednaxela」時,就會發現這個字是由英文字「ALEXANDER」倒轉而成的。有說是當時負責翻譯的官員出錯,把英文字母從右而左抄錄,成了「REDNAXELA」。街名沿用至今,政府也沒有修改。
文﹕蘇真真
■life.mingpao.com/sorealreal.ht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