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完"樹猶如此",白先勇對已故友人王国祥先生之思念,真是頗為感動。
希望想多讀他的作品。
白先勇講述故事的方式很多。
他的小說情節,有從人物對話中引出的《我們看菊花去》,有以傳統直敘法講述的《玉卿嫂》,有以簡單的倒敘法(flashback)敘說的《寂寞的十七歲》,有用複雜的「意識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 )表白的《香港——一九六○》,更有用「直敘」與「意識流」兩法交插並用以顯示給讀者的《遊園驚夢》。……
他的人物對話,一如日常講話,非常自然。除此之外,他也能用色調濃厚,一如油畫的文字,《香港——一九六○》便是個好例子。而在《玉卿嫂》裡,他採用廣西 桂林地區的口語,使該篇小說染上很濃的地方色彩。
他的頭幾篇小說,即他在台灣時寫的作品,文字比較簡易樸素。從第五篇《上摩天樓去》起,他開始非常注重文字的效果,常藉著文句適當的選擇與排列,配合各種恰當『象徵』(symbolism)的運用,而將各種各樣的『印象』(impressions),很有效地傳達給了讀者。」
來源:維基
希望想多讀他的作品。
- 2015年,《牡丹情緣:白先勇的崑曲之旅》,時報出版。台灣
- 2014年,《止痛療傷:白崇禧將軍與二二八》,時報出版。台灣
- 2012年,《父親與民國:白崇禧將軍身影集(分上下冊)》,時報出版。台灣
- 2010年,《白先勇與符立中對談:從台北人到紐約客》(台北:九歌出版社,二○一○年十一月)
- 2008年,《白先勇作品集》,天下文化出版。全套12大冊,隨書附《青春版牡丹亭—牡丹一百DVD》。
- 2008年,《白先勇書話》,隱地編,爾雅出版。
- 2007年七月二十日,《紐約客》在台灣出版。
- 2004年,《姹紫嫣紅牡丹亭》在大陸出版。
- 2002年,《樹猶如此》由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出版。
- 2002年,《臺北人》出版30週年紀念典藏版。
- 1995年,《第六隻手指》。爾雅出版。
- 1984年,《明星咖啡館》。皇冠出版。
- 1983年,出版長篇小說《孽子》。
- 1982年,《白先勇短篇小說選》出版。
- 1980年,《白先勇小說選》出版。
- 1978年,《驀然回首》散文集出版。
- 1976年,出版《寂寞的十七歲》小說集。遠景出版。
- 1971年,作品開始被譯成英文(第一篇為《謫仙記》),其作品陸續被譯成英文、韓文、德文等語言。
- 1971年,出版《臺北人》,短篇小說集。晨鐘出版社。
- 1968年,出版《遊園驚夢》,短篇小說集。仙人掌出版社。
- 1967年,出版《謫仙記》,短篇小說集。文星書店。文星叢刊。
主要著作
- 《夜曲》──刊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一九七九年。收錄於《紐約客》。
- 《孽子》──長篇小說「孽子」開始連載於「現代文學」復刊號第一期,一九七七年。
- 《秋思》──刊中國時報,一九七一年。收錄於《台北人》。
- 《國葬》──刊現代文學第四十三期,一九七一年。收錄於《台北人》。
- 《花橋榮記》──刊現代文學第四十二期,一九七○年。收錄於《台北人》。
- 《冬夜》──刊現代文學第四十一期,一九七○年。收錄於《台北人》。
- 《孤戀花》──刊現代文學第四十期,一九七○年。收錄於《台北人》。
- 《滿天裡亮晶晶的星星》──刊現代文學第三十八期,一九六九年。收錄於《台北人》。
- 《思舊賦》──刊現代文學第三十七期,一九六九年。收錄於《台北人》。
- 《那片血一般紅的杜鵑花》──刊現代文學第三十六期,一九六九年。收錄於《台北人》。
- 《金大班的最後一夜》──刊現代文學第三十四期,一九六八年。收錄於《台北人》。
- 《梁父吟》──刊現代文學第三十三期,一九六七年。收錄於《台北人》。
- 《歲除》──刊現代文學第三十二期,一九六七年。收錄於《台北人》。
- 《遊園驚夢》──刊現代文學第三十期,一九六六年。收錄於《台北人》。
- 《一把青》──刊現代文學第二十九期,一九六六年。收錄於《台北人》。
- 《謫仙記》──刊現代文學第二十五期。《紐約客》首篇
- 《火島之行》──刊現代文學第二十三期,一九六五年。
- 《永遠的尹雪豔》──刊現代文學第二十四期,一九六五年。《台北人》首篇。
- 《安樂鄉的一日》──刊現代文學第二十二期,一九六四年。
- 《香港:一九六〇》──刊現代文學第二十一期,一九六四年。
- 《上摩天樓去》──刊現代文學第二十期,一九六四年。
- 《芝加哥之死》──刊現代文學第十九期,一九六四年。
- 《那晚的月光》──又名「畢業」,刊現代文學第十二期,一九六二年。
- 《寂寞的十七歲》──刊現代文學第十一期,一九六一年。
- 《藏在褲袋裡的手》──刊現代文學第八期,一九六一年。
- 《青春》──刊現代文學第七期,一九六一年。
- 《小陽春》──刊現代文學第六期,一九六一年。
- 《黑虹》──刊現代文學第二期,一九六○年。
- 《玉卿嫂》──刊現代文學第一期,一九六○年。
- 《月夢》──刊現代文學第一期,一九六○年。
- 《悶雷》──刊《筆匯》革新號一卷六期,一九五九年。
- 《骨灰》——收錄於《紐約客》。
- 《等》
- 《我們看菊花去》
- 《Danny Boy》──收錄於《紐約客》
- 《tea of two》──收錄於《紐約客》
白先勇講述故事的方式很多。
他的小說情節,有從人物對話中引出的《我們看菊花去》,有以傳統直敘法講述的《玉卿嫂》,有以簡單的倒敘法(flashback)敘說的《寂寞的十七歲》,有用複雜的「意識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 )表白的《香港——一九六○》,更有用「直敘」與「意識流」兩法交插並用以顯示給讀者的《遊園驚夢》。……
他的人物對話,一如日常講話,非常自然。除此之外,他也能用色調濃厚,一如油畫的文字,《香港——一九六○》便是個好例子。而在《玉卿嫂》裡,他採用廣西 桂林地區的口語,使該篇小說染上很濃的地方色彩。
他的頭幾篇小說,即他在台灣時寫的作品,文字比較簡易樸素。從第五篇《上摩天樓去》起,他開始非常注重文字的效果,常藉著文句適當的選擇與排列,配合各種恰當『象徵』(symbolism)的運用,而將各種各樣的『印象』(impressions),很有效地傳達給了讀者。」
外部連結
- 白先勇的新浪微博
- 李奭學:〈括號的詩學──從吳爾芙的《戴洛維夫人》看白先勇的〈遊園驚夢〉〉。
- 國家圖書館-當代文學史料系統
- 時報出版-白先勇作家專區
- 東華大學-台灣文學資料庫
- 國家文藝基金會
- 臺灣大學圖書館 - 白先勇文學講座特展
- 臺灣大學圖書館專題書單 - 當代中文作家系列 - 白先勇
- 新華網對白先勇的介紹
來源:維基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