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2-07

People - 天文台長李本瀅

閱報看見此故事,有所感悟,我們身邊往往會有很多小小的故事,但外人看見的總是美好的成果,其實當事人背後往往都是有不少的負出的!

明報)2010年1月25日 星期一 05:10
【明報專訊】1970年,天文台長李本瀅只是在天文台負責「搬字過紙」的暑期工,大學成績不如意,投考兩次天文台科學主任均失敗。「找個機會,覺得好的便不要放棄,堅持去做。」李本瀅見招拆招,任內應付一個個氣象預測的技術挑戰。在台長的職銜背後,是40年來辛苦得「不足為外人道」的奮鬥。

應徵科學主任兩失敗 興趣不減

「1960年代前,天文台還未有人造衛星協助,當時台長會站在天文台頂層觀雲預測天氣。天文台要估算颱風位置,只靠關島美軍在太平洋拍下的照片,他們夜間拍不到照片,而且靠近颱風有危險,一天不會多飛幾次。還有靠百多艘來港商船,為天文台每3小時報告一次海上天氣,天文台支付通訊費用及提供器材……」李本瀅娓娓道來天文台以前的探測技術,細訴這相識40年的機構的往事。

「兒時,大家都很少關注天文台,不會看天文台預測天氣來穿衣。不過天文台在掛風球時很重要,因為那是很切身的事情,大家都要立即回家關窗、裝木板。我家裏的窗也曾被強風扯走,玻璃都掉到街上。」

重讀一年 終獲一級榮譽

李本瀅對天文台的情誼要由1970年說起,當年他獲同學介紹,到天文台當暑期工。「當時天文台有一個很大的電腦,幾個房間才放得下,計算得好像很快,我覺得很有趣。現在回想,其實它慢得很。」當時只是香港大學物理系一年級生的他,當然還未能觸及那個超級電腦,他的工作只是「搬字過紙」,負責抄寫天氣圖的資料,如風暴位置等。不過,這些經驗提起了他對氣象的興趣,暑假完結,他重返大學,對天文台仍念茲在茲。

「林超英是我早一屆的師兄,他很能幹,名列前茅、每年拿獎學金,但我剛巧相反。」大學時期家道中落,李本瀅經常替人補習掙取生活費,無法專注學業,結果考得二級榮譽。「同學考得一級榮譽,又拿獎學金,又到美國留學,我心裏不是味兒。」於是他多讀一年,最後考得一級榮譽畢業,得償所願。

同樣,李本瀅重返天文台,也非一蹴而就。他兩度應徵天文台科學主任不果,為了養家,先後當上中學教師及大東電報局(電訊盈科前身)的電腦程序員,但他對天文台的興趣始終如一。「電腦只有0和1,但0和1之間其實有很多real numbers(實數),real life就是這樣嘛!」1979年,他第三次應徵,終於成功。

致力推行「數值預報」

「成長總需要摸索,當中會走錯路、碰壁,但其後反省,想一想自己的目標,不要放棄。我現時工作的風格也是這樣子,如果有事情辦不好,便先放下,但我不會不理會它,會遲一些才處理。以前我向台長提出很多建議,台長未必採納,我現在可以做了。」

李本瀅曾向前天文台長林超英提出推行「數值預報」(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但由於人手問題,未能成事。「數值預報」需靠儀器監測大氣的狀態,再轉為繁複的數據,以超級電腦實時利用物理學方程式運算,預測天氣。

「以現時技術,要預測未來一小時雨量其實也有困難。數值預報可能幫助我們改善預測的準確度。」李本瀅2009年5月上任台長後,致力研究這項新技術,在沒有多用資源下,他找感興趣的同事幫忙。「我們為此努力中,我們也不清楚數值預報會否成功,可能在我任內也未必做到,但起碼我們起了步。」此外,面對英美等國氣象部門的競爭,他期望天文台可從小處著眼,做得更好。

文﹕陳業輝

圖﹕陳淑安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Search This Blog

About Me

A tiny dust in the univer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