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30

《我不是药神》


 

香港電台與港台記者的「雙重尷尬」

https://www.hk01.com/ 


去年「721襲擊事件」後質問特首林鄭月娥「可否講人話」的香港電台助理節目主任利君雅,突然被延長試用期120天,並被重新調查去年7月至11月出席政府記者會的表現。事件引發社會爭議,泛民主派盛讚利君雅仗義執言,可謂「全城最好的記者」,質疑當局「政治清算」;建制派則認為利君雅的情緒式發問難言「專業」,加上港台在一定程度上具備「官媒」性質,即利君雅身兼「記者」和「公務員」的雙重身份,卻未有效忠特區政府。雙方眾說紛紜,主要涉及兩個層面的討論——首先,作為「記者」的利君雅,發問時應該秉承怎樣的專業操守?其次,同時是「公務員」的她,應該如何平衡《香港電台約章》和《公務員守則》?除此之外,公眾也應該問的是,香港電台到底應該扮演怎樣的公共廣播角色?

利君雅曾於記者會上追問特首林鄭月娥與一眾高官,「面對如此恐慌的事件,昨天晚上能否安睡」,希望特首能就事件給予市民交代、「講人話」。(港台片段截圖)

利君雅曾於記者會上追問特首林鄭月娥與一眾高官,「面對如此恐慌的事件,昨天晚上能否安睡」,希望特首能就事件給予市民交代、「講人話」。(港台片段截圖)

「記者」發問時應該秉承怎樣的專業操守?

爭議的「主戰爭」落在利君雅去年7月至11月出席政府記者會時的表現是否合符記者的專業操守。不少市民或會對去年「721襲擊事件」後政府記者會這一幕印象深刻——利君雅向特首林鄭月娥連珠炮發:「過往零晨4點你都可以出嚟見市民,噚晚成晚你去咗邊」、「昨晚係咪官警黑合演嘅大龍鳳」、「噚晚瞓唔瞓得著覺」、「唔好咁啦,講人話啊唔該你」等等——事後引發不少迴響,有人盛讚利君雅仗義執言、直斥其非,堪稱「新聞女神」,但也有人批評她未能謹守新聞專業,基於意識形態和激動情緒而失去方寸。

無論是香港記者協會所出的《新聞從業員專業操守守則》(下稱《專業守則》),還是《香港電台約章》(下稱《約章》),都要求相關從業員在處理新聞報道、資料上保持客觀、持平和不偏不倚。平情而論,在香港警察涉嫌嚴重失職和特區政府未有及時回應事件的情況下,利君雅所問的確「幫」不少市民「出一口氣」,但比起「客觀地」追尋事件的「真相」,她的問題也確實夾雜了很多前設和情緒;當林鄭不斷以「耍太極」、「遊花園」等迴避問題時,利君雅更是「大爆seed」,直斥「可唔可以唔好咁啊?講人話啊唔該你!」同年11月8日的科技大學學生周梓樂離世後的警方記者會,利君雅亦以類似的情緒和語氣,來質問警方的「殺人嫌疑」。


在經歷重大的社會事件後,記者作為社會的一份子,難免會被情緒左右,這也是人之常情。而面對特首和官員的含糊帶過、閃爍其詞,記者更有責任耐着性子透過發問取得有用資料,為公眾挖掘事情的真相,保持客觀、持平,以免「主觀情緒」限制了「真相」的全貌,這正是記者所需要秉持的「專業操守」。但當記者也基於意識形態偏見和各種情緒而失了分寸,因一時的「火遮眼」而失去了「問問題」的機會,損失的必然是社會大眾。

港台記者應該如何平衡《香港電台約章》和《公務員守則》?

利君雅當時的言行的確未有嚴格專業操守,但在反修例風波重創全港的情況下,一時失準確實在所難免——問題是,那是否足以構成需要延長試用期的理由?工聯會會長吳秋北認為,作為香港電台員工的利君雅,身兼「記者」和「公務員」的雙重身份,而鑑於港台具備「官媒」性質,故認定利君雅必須像其他公務員一樣「效忠特首和特區」。

這是「利君雅事件」的「次戰場」——具備雙重身份的港台記者,應該如何平衡《香港電台約章》和《公務員守則》?作為「公務員」,理應受到《公務員守則》所約束,需要效忠特區政府、保持政治中立、協助行政長官而不受自身政治信念所影響;然而,作為香港電台的員工,更需遵守《香港電台約章》所訂定的使命和職責,「為香港市民提供編輯自主、專業和高質素的電台、電視及新媒體服務」,秉承最高新聞專業標準,公正持平而不受政治、商業或其他影響地發放準確且具權威性的資訊。換言之,港台員工有別於一般意義的公務員。

所謂「編輯自主」,也是近年港台屢屢引發爭論的所在,例如論者認為,它變相給予港台極大的空間去批評甚至揶揄政府,諸如《頭條新聞》、《議事論事》、《左右紅藍綠》等等,歷來沒少陷於政治風波;不過,這些爭議似乎都放大了「政治」而忽略了「專業」,例如前者更值得反思的是,為何要以低俗、偏頗、嬉笑怒罵的方式去討論相當嚴肅的新聞議題?至今年3年,港台英文節目《脈搏》(The Pulse)有記者向世界衞生組織(WHO)助理總幹事艾爾沃德(Bruce Aylward)提出一條被指違反「主權政治」的問題——在未有深入了解「世衛會員」必須以「國家」為基礎的情況下,問及「世衛會否重新考慮台灣的會員資格」,結果遭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發聲明,批評節目違反《約章》的「一中原則」,要求作為港台總編輯的廣播處處長梁家榮負責。

香港電台到底應該扮演怎樣的公共廣播角色?

無論是利君雅抑或《脈搏》,如果提出有關問題的並非任職港台記者,事件或許不會引發軒然大波。為什麼當局對港台事宜特別敏感?歸根究底,還是在於香港電台向來模糊不清又極其矛盾的定位問題。

港台1993年與前文康廣播司簽訂《架構協議》以來,就陷於一種「雙重尷尬」——早在1980年代,港英政府已展開港台未來方向的討論,當時「公司化」是政府行政體系改革的常用方式,即把政府部門轉為國營公司,由公司提供公共服務,而對港台而言,有不少人便認同應該走向公司化,甚至仿效英國廣播公司(BBC)成為獨立法定公共廣播機構,由董事局自行決定如何運用撥款、制訂員工政策等等;不過,員工的去留問題和政治化爭論打斷了港台公司化的進程,例如政府委託的顧問建議港台講求財政效益、中方擔心港台日後不受政府管控等等,港府最終確認港台是享有「編輯自主」的公共廣播機構,但同時仍然是接受政府公帑資助和監管的政府部門——所以部份員工隸屬公務員編制,需遵守公務員規例。

只是,當要「效忠政府」,就不能「直斥其非」嗎?這在部份香港市民看來,可能不成問題,但當政府有意在長年模糊不清的公務員效忠問題上「正本清源」,先免去顏武周等八名公開違反《公務員守則》人士的署任職位,又在《港區國安法》中訂明,要求公職人員宣誓及效忠;利君雅的幾次失控發言難免會成為政府「殺一儆百」的對象。因此,本次爭議的關鍵不僅限於利君雅的「專業操守」問題,而是港台長年作為「政府機構」和「公營廣播機構」雙重角色下的定位矛盾,假如政府有意重整港台員工的「專業操守」和「效忠問題」,應該從根本上為港台的發展方向重新定位,而非任其置於兩者的模糊界線之間。

一無所知

https://www.sinchew.com.my/content/content_2347498.html 



2020-09-22

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film)《飞越疯人院》


 1975年上映的一部美国电影,第2部囊括五项奥斯卡至尊奖项的电影,世界电影艺术历史上最经典的美国巨著之一,被称为“影视表演的必修课”。 剧本改编自一部同名小说,曾获1975年第4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导演和最佳改编剧本五项至尊大奖。




套餐還是單點?背後隱藏著商業操作的技巧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098118520

肚子好餓,隨意走進一家日式居酒屋連鎖店用餐,發現店裡沒賣定食(套餐),想吃碗白飯,還得另外點。

頭髮太長,去剪髮專門店理髮,發現他們並不提供洗髮、染髮與刮鬍等服務。

心情不好,趁著連假搭乘廉價航空(LCC,low-cost carrier,亦稱低成本航空公司,以下簡稱廉航)出國散心,才發現機上餐點必須另外購買。

《商業模式的教科書》(暫譯)作者今枝昌宏指出,上述案例都是活用「分售」(unbundling)的商業模式,有別於「綁售」(bundling)的概念。

綁售是「套餐」,分售是「零買」

綁售就像是套餐,將商品組合之後銷售,通常會以降價或折扣促銷,不僅能提高客單價(每位顧客平均交易金額),也能巧妙地將滯銷或顧客原本不想買的商品,與暢銷品一同銷售,減低滯銷品的庫存壓力。

分售則是分解提供給顧客的價值,只提供顧客最需要的商品或服務,常見於業界的挑戰者或後進者,雖然必須冒著客單價降低的風險,但是因為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投資,對於業者來說並無損失可言。

像是一客日式烤魚定食要價650日圓,包括烤魚、白飯、味噌湯、泡菜、茶。如果有客人只想吃白飯配烤魚,有些店家就會將烤魚定食分售。

又如廉航不提供免費機上餐點、無法劃位,不僅可以減少人事成本,也能降低機票費用。而且,不提供機上餐點還可以騰出廚房的空間,隔成更多座位,賣給更多的乘客。

採取分售的剪髮店:不必要的項目就全部捨棄!

今枝以剪髮專門店為例,解析分售的商業模式:

1. 提供顧客不同選擇:分解商品與服務,只提供顧客最需要的剪髮,不提供按摩、洗髮、刮鬍子等服務。

2. 減少投資金額:不提供洗髮服務,就不需要花錢投資在水槽、排水等設備。

3. 衝高來客數:只有剪髮服務,雖然會拉低客單價(日本剪髮專門店收費1000日圓),但是也有助於加快效率,衝高來客數。

許多企業著重的是策略,也就是「把什麼賣給誰」的市場定位(positioning),但是這麼做往往沒有考慮到「組織內部如何支援策略」,導致策略因為缺乏可行性而失敗。

因此,今枝建議,在構思策略時,必須一併思考「商業模式的配套措施」,因為商業模式是事業活動和經營資源的組合,不但有助於我們培養解讀策略的能力,更是策略最終能否落實的關鍵。

今枝進一步說明,過去商學院談策略,多數聚焦於制定策略的過程或架構的理論,卻較少談論商業模式的成敗。但是,策略不只是理論,更是一門藝術。

就像是學習繪畫、音樂、茶道或武術,在熟讀理論的同時,也要經常觀摩經典作品或表演以提高素養。相同地,制定策略時,也要經常留意周遭成功的商業模式,並且歸納其制勝之道,進而提升制定與落實策略的能力。

疫情衝擊全球航班!過多的飛機餐庫存各國這樣處理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促使許多國家嚴禁國門、州界,全面禁止非必要的國際與國內班機,導致全球的飛行航班驟減。以澳洲為例,所有公民和持有永久居民身分的人,都必須向內務部提供正當必要理由及證明文件等,方可申辦旅行許可證,獲准後才能訂購機票。那麼,一定有人好奇:那麽多機上餐點怎麼辦?最快出現的解決辦法就是:將大量庫存銷售給一般民眾!

為超載的零食庫存尋找新出口

美國食品剩餘庫存網購宅配公司Imperfect Foods的經營宗旨是減少食物浪費,專賣包裝有瑕疵、褪色、畸形卻仍然可以安全食用的打折商品;該公司從2020年5月開始販賣捷藍航空的「乳酪拼盤」,3盎司的混合乳酪、莓果乾、和餅乾,原價美金$9降為$2.99優惠,目前已售出40,000盒。2個月前,第一次收到飛機餐供應廠商的接洽,轉賣了首批受到疫情波及而剩下的食品。捷藍航空發言人表示,為盡量避免空服人員與乘客接觸的次數,故艙內的餐飲服務大量減少;針對庫存問題,在與各家供應廠商協議後,以超低折扣轉售未開封的商品。

據CNN報導,疫情期間美國的搭機旅客減少了96%;達美航空每年消耗8,000~8,500萬包的比利時蓮花脆餅(Biscoff cookies),西南航空則是1億包的迷你紐結餅,聯合航空是每月入庫450萬片的荷蘭焦糖煎餅,如今這些可口的零食該往何處去呢?航空公司勢必要為超載的庫存尋找新出口。

飛機餐一盒只要澳幣2塊錢 優惠至「全部飛出門」為止

世界最大飛機餐供應商之一的佳美航空膳食(Gate Gourmet),服務維珍航空及進出澳洲的國際航線,6月中旬在官網公布對外販售冷凍機上餐盒,優惠至「全部飛出門」為止;伯斯地區已售罄,雪梨、墨爾本、布里斯本3大城的市民仍有機會搶購。

餐點是隨機裝袋,分成素食與非素食2類,3種組合:混合早餐X10盒,如煎蛋卷佐洋菇馬鈴薯,售價$20;混合午/晚餐X10盒,如義式千層麵或咖哩飯,售價$25;早午晚餐大總匯X20盒,售價$45。顧客需依指定的地點與時間前往領取訂單,所有餐盒都可以直接放入微波爐或烤箱加熱。

值得注意的是:高空飛行會使味蕾變鈍,因此這些餐盒都含有更多的鹽巴和調味料。


加拿大的北方航空(Air North)更貼心,直接把微波飛機餐送到家門口,不過只限定服務育空首府白馬市的居民和企業團體。消費者可以在北方航空的專用央廚The Flight Kitchen網站上訂購7種不同的冷凍餐盒:高麗菜肉卷佐馬鈴薯泥、義式肉醬千層麵、牧羊人馬鈴薯泥肉派、泰式蔬菜咖哩飯、BBQ肉餅佐焗烤蔬菜、義式雞肉麵捲、泰式咖哩雞飯等,每盒售價加幣$8.25~$9,而且還會附送知名的巧克力豆餅乾。飛機餐直接送到家門口 為有困難出門的人提供另一種購餐方式

這個點子來自央廚的主廚波克(Michael Bock),不僅保住了一些同事的飯碗,也為有困難出門購物的人、值晚班的人提供另一種購餐方式;尤其在育空山區運輸物資的卡車司機更是需要。北方航空表示,這是危機時期支持在地社區、員工,創造正向意義的事。

疫情期間另類的「旅行滋味」

數月來,俄羅斯關閉國門且取消國際航班,導致除了歸國的國民或海外人士的班機之外,乘客率下跌92%。

為求生存,烏拉航空(Ural Airlines)也從2020年5月開始為莫斯科、聖彼得堡、葉卡傑琳堡(Yekaterinburg)等地的民眾提供飛機餐宅急便的服務,期望為隔離中的居民遞送「旅行的滋味」,而且使用機艙內專用的餐盤全套供應;商務艙全餐售價1,250盧布(約新台幣525元),經濟艙全餐550盧布(約新台幣231元),飲料的選擇是蘋果、橘子或番茄汁。

透過此應變策略,烏拉航空不僅能增加收入,還可以提醒民眾:航空業仍在為每一分可能而努力,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可以幫你達成旅行的夢想。

善用飛機餐 獲得紓困也做社會貢獻

根據IBIS市調報告,航空業在全球經濟體中每年創造約8,250億美金的價值,現在每天虧損約16億美金的營收。然而,航空公司在試圖利用飛機餐轉售尋得紓困的同時,也藉由捐贈做社會貢獻:

西南航空:捐出價值逾美金40萬的食品給非營利組織,以及13輛聯結車滿載的雜貨送給賑濟美國(Feeding America)所屬的15個食物銀行。

達美航空:將大約23萬公斤的食物捐到世界各地,包括供應餅乾和咖啡給前線的醫療工作人員。

聯合航空:將機場貴賓室及餐盒央廚近8萬公斤的食物,運送到不同的食物銀行與慈善機構。

紐西蘭航空:捐出15,000件乾糧給奧克蘭市郊曼吉爾(Mangere)區的食物銀行。

阿拉斯加航空:捐出273,000份餐盒給美國16州的食物銀行。

換個方式 創造食物的最大效益

在各國處於經濟衰退期、失業率增高、眾多家庭陷入困境的情況下,若能以有效方式將原本預定供應給餐廳、大飯店、旅遊休閒業者的食物,以廉價轉售給民眾,或者送往需要的地方,應該就有希望解決一部分可食垃圾、業者生計、以及因供應鏈脫節而引起的糧食短缺等問題吧。

什麼!庫存比賺的錢還多?網路商家必學8招搞定庫存!

 https://www.marketersgo.com/marketing/201610/internet-shop/


1.設定庫存量 ( Par Levels )



2.先進先出 ( First-In First-Out )



3.管理合作廠商



4.緊急應變



5.定期查核 ( Auditing )



6.優先順序要知道



7.精準預測銷量



8.直運 ( Drop Shipping )

10 種引發喜悅的元素

 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60262

1. 能量 Energy

充滿能量的地方或事物,都有個共同點:明亮或鮮豔的色彩注入眼睛,喚醒感官。在心情低落或緊張的時候,穿上繽紛的色彩,像是下雨天,套上大黃色的雨鞋、第一次約會,穿上檸檬綠的洋裝。

2. 自由 Freedom

開放空間和自然景觀給人生命力的感覺,可以舒緩疲勞、減輕壓力。特別是氣味,最易刺激感官,引發正面聯想。試著在生活中放盆植物,如果照料植物挑戰太高,風景照、動物圖畫也能達到同樣功效。

3. 豐盛 Abundance

回想小時候去糖果店的情景,各色糖果映入眼簾,像徜徉在甜蜜蜜的海裡,無法自拔。人天生受多樣化吸引,不妨在生活中加入多層次的搭配。你不能控制辦公室座位的大小,何不擺些賞心悅目的裝飾。

4. 和諧 Harmony

人腦為了理解從眼睛傳入的資訊,傾向將相似的物品聚在一起,讓自己感到舒適,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收藏品讓人愉悅。從小地方開始,例如,為你的冰箱磁鐵建立相同顏色或形狀的群組。

5. 玩樂 Play

人們體內具有玩樂的本能。玩樂減弱人對時間的感受,讓我們忘卻日常煩惱,享受當下。設法在生活中安排玩樂的機會:休閒運動、樂團演奏、家庭遊戲日,和朋友、小狗、伴侶都可以。

6. 驚喜 Surprise

驚喜能夠快速轉換壞心情,強化愉悅的情緒。你可以像小孩子一樣,「故意」遺留「紀念品」在口袋或包包,或許是一張票根、一個海邊撿來的貝殼,之後重新發現它們時,會像收到小禮物,勾起美好回憶。

7. 向上 Transcendence

情緒有高低起伏,心情好,嘴角上揚,頭也跟著抬高,「向上」是正向的隱喻。雖然人不可能真的學會飛,不妨看著天空,想像自己是一朵雲,放空是釋放壓力的解藥

8. 魔法 Magic

現代化學之父羅伯特.波以耳(Robert Boyle)原本是煉金術士,一次煉金過程中,無意間驗證元素的概念。魔法是發掘靈感的催化劑,要體驗神奇,嘗試貼近自然,在森林睡幾晚,經歷沒見過的世界。

9. 慶祝 Celebration

慶祝活動通常代表成長或新的開始,像是勝利、生日、豐收等,情感共鳴也會強化社群意識。慶典中,音樂更是不可或缺的助力,讓我們變得更慷慨、熱情,試試在空間內播放音樂吧。

10. 重生 Renewal

花季、節氣或節日,即使稍縱即逝,仍舊帶給我們喜悅。我們可以經歷一個生命、一場盛宴的周期,年復一年體會重新開始的活力嘗試種盆花,觀察他從萌芽、花苞到開花的時刻。

資料來源 /《喜悅的形式》,天下雜誌出版;《驚奇的力量》,漫遊者文化出版

味力澳門

 https://www.modaily.cn/amucsite/web/index.html#/home/24651

2020-09-20

《綠皮書》The Green Book




 電影真實主角Donald Walbridge Shirley,是一名美國古典鋼琴家和創作家。

《中央車站》Central Station


 

《中央车站》是一部巴西电影,影片由沃尔特·塞勒斯执导,乔·伊曼纽尔·卡耐偌、沃尔特·塞勒斯等人主演。影片讲述了为人现实的朵拉在母性的驱使下帮助约书亚去东北部去寻找他爸爸的故事。影片已于1998年4月3日在巴西上映。

《含淚活着》


 


《龍猫》


 是由宫崎骏执导,日高法子、坂本千夏、糸井重里配音的动画电影,于1988年4月16日在日本上映。

《人生果實》


 

一屋,两人,三餐,四季

「感受生命的厚度與生活的溫度。」

隨心
把日子
好好地過下去
懂得
珍惜

《側耳傾聽》


 

《恐怖分子》


 由杨德昌执导,缪骞人、李立群等主演的剧情片。

"So long my son"



 

《過昭關》


 

《我腦中的橡皮擦》


 

《驅風男孩》


 

雨天的下午茶



 

2020-09-17

"Only Love is Real"


 

《滾動到世界盡頭》

https://www.cp1897.com.hk/product_info.php?BookId=9789888395811 


我,騎著單車,由香港大埔滾動到南非好望角!

513天,跨越24國,踏遍2.5萬里,一人兩轆,直踩到世界盡頭!

千里之行,始於轆下!

瘋狂的,不是踩單車到南非好望角的念頭,而是將夢想付諸實行。

兩腳兩轆,由香港大埔出發,途經中國、哈薩克、吉爾吉斯、烏茲別克、阿塞拜疆、格魯吉亞、土耳其,再轉往非洲埃及,然後一路向南,直至南非的好望角。24個國家,2萬5千公里路,踏在每一寸土地,實實在在地前進。

踩過順風逆風、走過普照陽光和滂沱大雨;遇過熱情的過客、無良的騙子;五十多度的撒哈拉、零下十多度的雪地;驚險的狂風,突襲的孤獨寂寞……不過,不要懶!不要怕難!不要死在遺憾裏!

無論目標多遠,只要一步一步向前走,總會愈來愈接近的。


本書特色:

‧ 作者阿翔由大埔踩單車到南非好望角,備受注目,更獲得包括BBC等媒體訪問報道。有關本次旅程的短片,亦在FB瘋傳,多達1.1萬likes:https://www.facebook.com/shotravel/videos/1573434732702198/

‧ 本書如同香港版的《不去會死》,詳盡記錄了作者單車旅程的辛酸,也記下了沿途的風土人情。

‧ 作者踏足的地方包括中亞及非洲,比較少人認知,讀者可透過本書了解更多往當地旅遊的事項。


作者簡介:

阿翔,出生於香港、居住在大埔,人如其名無腳雀仔最愛到處飛翔,飛了去澳洲工作假期、又飛去日本留學。反正要飛就認真地飛、有夢就拼命去追,索性辭去工作做了旅遊書Lonely Planet作者。有一天突然又不想飛,騎著一輛單車就出發去尋找那對世界的「滾動」……

名人推介:
「用單車丈量土地,其實也是一次自我認識的旅程。」
--旅遊寫作人 林輝

「希望阿翔的故事也能成為你的鼓勵,為了一個理想堅持到最後!」
--長跑運動員、教練 紀嘉文

「希望你能夠看完這本書,然後把心裡面已經封了塵的單車解鎖,轉動朝向自己夢想的腳踏。」
--香港電台DJ 凌梓維

「他的遊記,文筆細膩、感情豐富,最難得的是他澎湃的赤子之心。」
--旅遊作家、節目主持 項明生

「感謝Linus再次帶回來這些精彩的故事,也令我們相信世界再大,人與人也總能互相連結。」
--ViuTV旅遊節目主持 陳安立

「為甚麼要出發?有沒有想放棄的念頭?……請準備坐好,拿好爆米花,手機關機,慢慢翻開此書。」
--台灣背包旅人、旅遊作家 藍白拖

序章
0.1 痴線
0.2 在哪裏跌倒
0.3 在那裏起來

第一段 中國
1.1 出發了!我沒錢但有夢
1.2 不要懶!不要怕難!
1.3 衝出廣東
1.4 地圖上沒有的路邊野花
1.5 會寂寞嗎?
1.6 渡長江往湖北
1.7 熱情的湖北人
1.8 我們之間的距離
1.9 躺在路邊的女人
1.10 這根本不是即食麵!
1.11 養豬的男孩
1.12 來回地獄與天堂
1.13 要命的河西走廊
1.14 跨過天山
1.15 再見白龍
1.16 離開中國前的最美風景

第一段 中亞
2.1 鐵絲網外的世界
2.2 Give me five!!!
2.3 慢慢來,比較快
2.4 屁股2.0
2.5 世界通行的「啪啪啪」
2.6 深山借宿記
2.7 滿袋的牛油
2.8 沒有最熱情 只有更熱情
2.9 當湖泊變成沙漠
2.10 不能讓我好好離開嗎?

第三段 高加索、近東
3.1 過分熱情的阿塞拜疆人
3.2 地圖上找不到的國度
3.3 單車上的第一場雪
3.4 泥沼驚魂記
3.5 恐襲陰霾下的新年快樂
3.6 來自阿富汗的難民
3.7 你殺過人嗎?
3.8 廢墟中的溫泉
3.9 入埃及記
3.10 十二部警車護送

第四段 非洲
4.1 到達非洲!領事館的一夜
4.2 你會被轟掉鼻子!
4.3 郭靖變一休
4.4 空中過蕉
4.5 這叫衛生棉條!
4.6 撒哈拉的熱,和寂寞
4.7 沙漠中的男兒國
4.8 別相信任何人!
4.9 單車男孩
4.10 大鬧警署
4.11 將秋天帶到烏干達
4.12 那一年,那場浩劫
4.13 偶遇日本單車女神
4.14 最古老客輪
4.15 入境贊比亞
4.16 樹下的教會
4.17 不想死在遺憾裏
4.18 同行
4.19 最後一夜
4.20 好望角

後記

放入暫存架

《雲上的十八歲》: 凡走過的,必留下痕跡 - 林君朗


https://macaucloser.com/

雲上的十八歲

  • 出版社澳門日報出版社
  • 作者林君朗



 https://www.facebook.com/watch/live/?v=2037128646616976&ref=watch_permalink

不著痕跡的影響力!

1. 用「疑問句」改變他人預期心態

2. 製造「失去」的緊張感

3. 問對問題,就能讓對方說好

4. 利用「同理心」建立密切關係



 

故事

黃昏前聽了一個小故事

激發了每天周而復始

缺乏思考周邊發生的事的我

一個教會的教友發起每周兩晚

在菜攤上收集一些剩菜再發給10多個有需要的家庭

原來富裕的澳門

仍有一些較不幸運的人


六時下班

天是光的

街上及巴士上趕回家的人很多

馬路塞車

陌生的區域及時段

彷彿我不曾屬於此小城

巴士上三位操著葡語及英語的美少女學生

在旅程上不斷大聲交談

打破及充滿整架小巴的寧靜空間


兩老相依

老太太有早期失智不能自理

長期在家中

老先生負起照顧太太的責任

誰料先生突然在家中風

無人知道

最後過了一段時間

才被人發覺

太太雖失智

未能表達

但傷心儘在不言中

生老病死

今天不知明天事

惜緣






2020-09-12

Shanghai Diary


 

Yam Cha


 

公筷 =  serving chopsticks 
Steamed Sausage Rolls
Steamed Soup Dumplings
Shrimp Dumplings
Pork Siu Mai
Steamed Pork Ribs
Steamed Chicken Feet
Sticky Rice in Lotus Leaf
Steamed Pork Buns

Baked Pork Buns
BBQ Pork Puffs
Glutinous Rice Dumplings
Taro Root Dumplings
Pan Fried Turnip Cake
Fried Sticky Rice
Stuffed Eggplant
Spring Rolls
Shrimp Rice Rolls
Beef Rice Rolls
Chinese Donut Rice Rolls
Dried Shrimp Scallion Rice Rolls
Steamed Beef Tripe
Clams in Black Bean Sauce
BBQ Pork Rice Rolls
Garlic Pea Sprouts
Deep Fried Egg Puffs
Deep Fried Twisted Egg Puffs
Egg Tarts
Fried Sesame Balls
Steamed Sesame Balls
Sponge Cake
Mango Pudding
Sweet Tofu

賦月閑居。素

 






《The Last Dance》




 

《間諜遊戲》Spy Game





 

《我,克勞迪亞斯》(I, Claudius)



 

《黑錢勝地》(Ozark)



 

《這就是我們》(This Is Us)



 

《最重要的小事》(A Million Little Things)



 

活得好

 日野原曾在著作《活好:我這樣活到 105 歲》分享以下各種心法,想活得好、活得老?不妨參考看看名醫的建議吧!

1. 別在 65 歲前退休

一般來說,正常的退休年齡大約是 65 歲,近年社會風氣更鼓勵及早累積自由財富、提前享受退休生活,但日野原不這麼認為。

「人不一定要退休,就算很想退休,也要在 65 歲之後。」他提到,65 歲退休年齡界定已經是幾十年前的標準,當時日本人均年齡才 68 歲。現代人的平均壽命延長許多,因此也不該太早退休,應該盡量發揮生命的勞動價值。

2. 多爬樓梯、規律運動

即便上了歲數,日野原也盡量走樓梯不搭電梯,並每次走兩階、維持肌肉耐力。人變老通常也就變懶,但維持日常運動習慣非常重要。日野原一年平均講授 150 堂課程、每次 1.5 小時,全程都站著;平常出遊,他也都親自提行李,不假他人之手。

3. 主餐吃魚肉和蔬菜

「長壽的人絕對沒有過胖問題,肥胖很容易影響身體健康。」除了運動,日野原也靠飲食維持適當體重。早餐,他會喝一杯黑咖啡或果汁;午餐時間他通常很忙碌,沒時間慢慢吃飯,就以一杯牛奶搭配一點餅乾;到了晚餐,他會吃魚肉配蔬菜和少量米飯,並每兩周吃一次紅肉補充營養。

4. 找出讓自己忙碌的事

根據統計,成天無所事事的人,老化的比較快。日野原建議找出一件可以讓自己忙碌的事情,這不是要你一定要忙到不可開交,而是保持一定的勞動和思考。在退休前日原野每天忙著看診,退休後則每天擔任相關志工,穩定工作。

5. 規矩別訂死

雖然日野原倡導規律運動和健康飲食,他同時也鼓勵大家不要設太多規矩,沒有一定不能做的事或不能吃的食物,偶爾放縱一下,心情變好,對身體也是好事。

6. 別盡信醫師

身為醫師,日野原卻勸大家別盡信醫師!他指出,有時醫學未必能治癒或解釋所有情況,很多時候身體的改變來自心靈調適。

7. 從藝術中尋求啟發

逝世前,日野原選擇不插管、在家中靜養。在生命最後一段時光中,他沉浸於白朗寧的詩集,他發現藝術世界之大,在有限生命中,僅能窺見一角,但透過生命推演,仍可以在其中體驗藝術之美。

資料來源/CNBC

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eightylife/article/view/575

管理技巧

 FM: 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1682

1. 調配好能量,而非時間


2. 刪除不必要的任務


3. 善用新科技


4. 慎選 3 件優先要做的事


5. 利用周末做些管理者事務


1.設定工作優先順序

2.遵從艾偉李(Ivy Lee)法則(列出6件每下一天非做不可的事情,依序每天將工作處理完畢)

3.70%的完成率最有效率

4.打電話比e-Mail效率更高

Search This Blog

About Me

A tiny dust in the univer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