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24

Factory Girls: From Village to City in a Changing China

http://www.amazon.com/Factory-Girls-Village-Changing-China/dp/0385520174
從農村走向城市的中國女工                                               
By Leslie T. Chang

Product Details
Hardcover: 432 pages
Publisher: Spiegel & Grau; 1st Ed. edition (October 7, 2008)
Language: English
Leslie T. Chang lived in China for a decade as a correspondent fo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specializing in stories that explored how socioeconomic change is transforming institutions and individuals. Her first book, Factory Girls: From Village to City in a Changing China, traces the lives of two young women from the countryside who work in a factory city in South China, interwoven with her own family history of migrations within China and to the West. The book was published in 2008 by Spiegel & Grau, a Random House imprint. Factory Girls was named a New York Times Notable Book and one of the best books of the year by many publications. Chang is a recipient of a PEN USA Literary Award and an Asian American Literary Award.


Was attracted by the title of the book, and is now enjoying the reading of the stories!!



http://epochweekly.com/b5/098/5571.htm
《工廠女工──在變遷的中國,從農村走向城市》一書敘述工廠女工在東莞工作和討生活的辛酸血淚。圖為二零零八年十月十八日在東莞一工廠工作的女工躺在桌子上休息。(法新社)

編譯 ◎ 陳邁克
《華爾街日報》記者張彤禾(Leslie T. Chang)近日發表新書《工廠女工──在變遷的中國,從農村走向城市》(Factory Girls: From Village to City in a Changing China)。作者深入中國南方城市東莞,以細膩的筆觸敘述工廠女工從農村走向城市,並在東莞工作討生活的辛酸血淚。樂觀主義的精神閃耀在大多數的女工身上,在艱苦的生活中,這些懷有雄心壯志的年輕人,也在不斷的自我創新。


新書《工廠女工──在變遷的中國,從農村走向城市》封面。(網絡圖片)
 

中國大陸的工廠女工有六千萬人,她們生產的產品從腳上穿的運動鞋到手上拿的手機,樣樣都有。圖為二零零二年十月二十九日,在東莞一家玩具廠做工的女工們。(法新社)
《工廠女工》主旨
《時代雜誌》網站十月十五日報導,中國大陸的工廠女工有六千萬人,她們生產的產品從腳上穿的運動鞋到手上拿的手機,樣樣都有。對於全世界大多數人而言,中國工廠的民工大軍並不為人所知。張彤禾花費兩年的時間,報導中國南方新興都市東莞,試圖讓全世界瞭解這些工人,特別是年輕的女工。她們是現代中國的面孔,這個國家正逐漸遠離農村的根苗和動盪的過去,並擁抱有希望但不確定的未來。

東莞是導致大清王朝最終垮臺的鴉片戰爭的發生地點,外資於一九七八年在中國設置的第一座工廠也位於這裏。《工廠女工》是以現代中國為主題的少數書中,對外資進入中國此一里程碑著墨較多的一本。

這本書的核心是對民工和其單調、勞苦以及與世隔絕生活的描繪,張彤禾用心與這些女工交朋友,並陳述她們的故事,她所費的苦心是顯而易見的。

東莞從三十年前的一個村落變成擁有八百多萬人口和幾千家工廠的大都市。圖為二零零八年十月十六日,由於經濟蕭條,很多工廠關閉,失業工人聚集到東莞市政府大樓前。(法新社)
《工廠女工》書評
《商業週刊》網站十月九日發表文章評論《工廠女工》這本書。文中指出,對於中國大陸而言,過去三十多年來最大的變遷是新的民工階級的興起,已有幾千萬人從遙遠的農業省份遷移至快速發展的沿海城市。

很少有城市像東莞改變的那麼多。三十年前,它只是珠江三角洲的一個村落。今天,它已經是擁有八百多萬人口和幾千家工廠的大都市。這些工廠僱用許多年輕的民工,他們每天在生產線工作十二個小時以上。

工廠老闆比較偏好女工,他們相信女工比較不會惹事生非,而且她們的雙手比較適合做細活。這些女工通常是年輕女孩,最年輕的只有十六、七歲,她們離開農村可以賺到較多的錢,而農村裏的男孩則優先接掌父母親的農務。

張彤禾是美籍華人,中文流利。她深入民工的世界,帶領讀者一覽這些年輕勞工的生活領域,包括炎熱、有臭味的宿舍──多達十幾個女孩共居一室、吵雜的工廠、卡拉OK吧、妓院──這是部份女工的最終歸宿,以及她們雙親現今仍居住的內地村落。

這些女孩很有企圖心。她們每個月的薪水只有四十美元那麼少,但是花很多錢在可以幫助她們離開工廠的任何事上,例如:英語課程、自助式管理書籍、牙齒矯正、約會禮儀,以及所謂的「白領祕書技巧特訓課程」。這種長達三個月的特訓課程,教授的是「到自助餐用餐後不能把剩菜帶回家」之類的訣竅。張彤禾表示,這些訣竅都是不需要教導的常識,這種課程有時候很像火星人試圖充當人類時所上的速成課。

在這本書的後半部份,張彤禾提到了主角呂清民(Lu Qingmin,譯音)與其故鄉。在那裏,新中國的斷層線形成鮮明的對比,年齡重於一切的儒家社會不復存在。雖然呂清民在東莞的工作每個月只能賺一百美元,但是,這在她的家鄉已經是很高的薪資。當她十八歲時,她已經成為父母親的合夥人,給他們現金,並告訴他們如何花錢。

這本書最大的缺點是,作者用了幾個章節的長度描述自己的家庭,感覺離題太遠。這些內容還是留著寫回憶錄比較好。

儘管如此,張彤禾對於女性主題的描繪卻十分引人注目。有時候,書的內容有些淒涼,因為中國南方的工廠工人很辛苦,她們的生活可能很艱辛。但是,樂觀主義的精神閃耀在大多數的女工身上。她們認為,誇大自己的資格以求取更好的工作是很平常的事,為了每個月多賺幾塊錢,她們隨時準備跳槽。這的確是很艱苦的生活,但也是懷有雄心壯志的年輕人不斷自我創新的生活。◇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Search This Blog

About Me

A tiny dust in the univer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