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03

【王師傅周記】馬莎揮別中國的啟示 (王浵世)

馬莎百貨(Marks & Spencer)終於退出中國市場,有幾百人失業。消息傳來,沒有驚奇,關門是意料中事,只是時間問題。前後十多年歷史,馬莎最近幾年在內地表現不好,店裏冷清清,大家心中有數,公司長期虧損,前途不妙。香港尚可觀,依舊站穩。
記得接近20年前,我在滙豐銀行做總裁的時候,拜候馬莎駐上海總代表。問起為何沒有開店?他的答案有點公式化:「看準一點再說。」其實,當年不少外資對於內地市場多少有點保留,不敢貿貿然衝進去,尤其英資公司帳算得精,不打沒把握的仗。不過,中國市場龐大,誰也不敢放過,相信基於「有殺錯冇放過」的原因,馬莎終於還是衝進中國市場。
零售業務內地難做
中國市場的確龐大,有不少投資者相信,一個人多吃一個漢堡包,或多穿一條褲子,生意就夠了。的確,做零售的公司,開業的最初幾年風光無限好,但是過幾年,環境好像不像當年那麼美好。最簡單的是入不敷支的問題無法解決,總是出現虧損,怎樣跟總部交代?
我做銀行也面對同樣問題,在內地開放外資銀行從事人民幣的零售業務之際,有本地銀行同業跟我開玩笑,一方面恭喜我大展宏圖,另一方面歡迎我加入他們的噩夢。
原來做零售就是噩夢的開始,難怪內地銀行一直不願意把零售業務做大,總是留有一手,把資源用在公司業務上(零售業務一般佔20%左右)。為甚麼零售業務這麼難做?很簡單,內地客精明得很,很難賺錢。以前,有些外資有一種錯覺:內地人消費只追求名牌,不計較價錢。來到之後才發現不是這麼一回事,外資總是覺得,只要服務好、有名氣,其他事都好辦,其實不然,價錢才最重要。尤其服裝這一行,大多數消費者都是看價錢,價錢合適才會考慮。
甚麼才叫價錢合適?當然不是付豆腐價錢買鮑魚。首先,是不是名牌?怎麼定位?很簡單,店裏的衣架上只有一件衫,才有可能是名牌,掛滿各種尺寸的,就是百貨公司。百貨公司?內地也有呀,第一百貨、第二百貨等等,價錢還要便宜。而且,這幾年內地受歐風西雨的薰陶,誰也知道甚麼是名牌。不能單單說是英國牌子,消費者就要付高價來買。
價錢扯不上去,但是地方要開得大、伙記要夠多,單是這兩樣已經把外資壓得難以透氣,而且成本一路上升,怎麼控制也是空講。最近有家日本百貨殺進中國市場,生意很不錯,就是價錢合適,比外資便宜,隨時比內地百貨更便宜,而且不講究款式,只講實用,只消一兩年就把競爭對手打個落花流水。
價錢花款難敵對手
我多年來一直是馬莎的忠誠客戶,整套衣裝差不多都是馬莎的,就是因為馬莎的尺碼足,要大碼有大碼,決不成問題。馬莎的東西很樸實,對我來說正好,自己不是穿名牌的料子,但是也不想給人看低,馬莎的貨品正合適,減價就更好。
我作為消費者,當然注意價錢的變化。馬莎不再算是經濟實惠的牌子,因為還有其他的選擇。有更便宜的,也有更花俏的的牌子可以考慮。同時,看到馬莎逐步走向食品這一行,就知道服裝生意難做。我的觀察,是內地的消費者也一樣,可以選擇其他牌子。這是做生意的致命傷,再投入可能輸更多錢,不投入卻沒有競爭力。內地的馬莎就是面對這樣的尷尬,忍不住虧損之痛,只能黯然退出。唯一的安慰,是其他行家也面對同樣問題。

作者:王浵世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Search This Blog

About Me

A tiny dust in the univer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