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02

【財來有方】香港百年史 (方潤華)

作者:方潤華博士
香港著名慈善家及商人,亦為協成行集團

 近閱由中華書局出版,鄭宏泰、周文港所著的《危機關頭家族企業的應付之道》,牛津大學出版社,章詒和所著《最後的貴族》及何文翔所寫《香港家族史》,不由 得思索:自鴉片戰爭以來,本港顯赫家族能傳承至今的能有多少?名門望族如何才能讓家業永存、長盛不衰?

百年老店值得學習
若以1897年至1997年這段百年歷史來看,大致可分為滿清末期、英國殖民地政府管治、民國時期、1949年新中國成立及1997香港回歸祖國。 自清末英國憑船堅炮利,打開中國國門,清政府積弱以久、無力抵抗,鴉片戰爭後被迫割地賠款,香港始淪為英國殖民地。在開埠初期本港民生困頓、經濟凋敝,有 背景的洋人,尤其是英國人憑藉在政治上的優勢經商、貿易,大發其財,當時最為著名的乃渣甸洋行(現為香港置地),專權銷售某種貨品,也經銷中國土產及絲 綢、茶葉 等,洋行大班因此身家暴漲、富甲一方,而且在政治上得到權勢;該家族企業經營有方、與時並進,於當今國際商業舞台上仍舉足輕重,是與太古集團一樣少數能興 旺至今的家族,研究其成功背後的原因,是家族傳承很好的教材。

此外,那時一些懂英語的華人,如洋行買辦能獲得洋人與洋商的信賴,也可另僻蹊 徑、突圍而出、有利可圖,何東爵士便是最佳例子,他以過人膽識涉足政界、活躍商場,長袖善舞積累大量財富,風頭一時無兩,被視為香港戰前華人首富;他亦是 早期行善的成功人士,更有遠見地臨終前設立信託慈善基金,多年來投資有方,回報可觀,善款不斷增加,福澤後人,世家大族顯赫一時,惜隨着子孫後代散居各 地,如今輝煌不再。

本港一直充當國際商埠,經商、貿易頻繁,故以銀號、航運、手工業為主,上世紀六十年代以前本港商號經營海味、藥材等南北行居多,也有一部分外商洋行;那時粵港雖有通商,但規模很小、經貿數額很低,行業較為單一。

過分保守恐被超越
直到抗日戰爭期間,一些北方資本家、大戶人家為逃避戰亂來港,帶來了紗廠等紡織、製衣輕工業,不但為香港經濟注入新生力量,也改善了人口結 構;1945年以 前早期來港的「新移民」大多數是基層勞苦群眾,以珠三角廣東省(東莞、寶安、潮汕及客家、水上居民)為主,少數是閩籍,北方人約佔10%,經過幾十年融合 已成為香港經濟發展的支柱了。

到了九十年代開始,中國推行改革,經濟騰飛,內地企業優勢浮現,這時香港工廠北移,逐步向服務、金融轉型,例如舊家族持股的銀行被內資收購交易逐漸增加,科技、網絡新時代產品大熱,出現了憑此財源廣進的新企業家

100年來知名家族變遷很大,顯赫、富貴家族興替較多。若家族企業過分保守、安於現狀,優勢將消失、地位漸降,有被後起之秀超越之虞。證明適者生存、優勝劣汰之道理,華人家族持續發展應引以為鑒。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Search This Blog

About Me

A tiny dust in the univer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