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15

杜大衛﹕由《呃錢帝國》到《無錢帝國》

(明報)2011年4月15日 星期五

【明報專訊】我終於到戲院看了麥迪文(Matt Damon)旁述的《呃錢帝國》(Inside Job)——一部經過詳盡資料蒐集、認真而具煽動性的紀錄片,控訴那些過分傲慢、男性主導而薪酬超高的金融業界。他們在2008年帶來全球金融海嘯,但今天,依然死不悔改,不但未受懲罰且令人氣憤地繼續享受高薪厚祿。

這部電影觸動我並使我想到在2009年雷曼事件後所寫的文章——現在想來我當時是何其愚笨。全球國內生產總值一夜間蒸發了數萬億美元,美國消費者的消費能力因房地產價格下挫而削弱,全球金融服務業低沉,在此情况下,嚴重的經濟衰退在邏輯上明顯是必然的。

當時我在這專欄寫了「節儉的年代」,預測自1990年代起的過度消費和對浮誇奢侈品的需求會下降,並出現「新的樸實年代」。哈!

我寫道,美國4000間銀行可能會倒閉,整個金融服務業在大規模裁員後,銀行業會從迷人的證券化商品回歸到基本業務,對冲基金會消失掉。哈!哈!

我談到了「大規模的對冲基金拆倉」會使公司難以獲得新資本。中國的出口加工製造業會伴隨美國和歐洲的消費萎縮暴跌。我預期一個會持續數年的「新緊縮時代」會出現,其中包括大幅削減對那些自視為「宇宙巨人」(Masters of the Universe)的投資銀行高層等發放的巨額但無理的花紅。哈!哈!哈!

麥迪文旁述的這部電影讓我再次憤怒。它增進了我的知識——特別是哈佛等美國高等學府的經濟學家與投資銀行間小圈子而互利的關係。它提醒了我,投資銀行(尤其是高盛)和美國政府高層間的迴旋往還。也許最重要的是,它提醒了我,那些充塞於高薪金融服務業的「宇宙巨人」是何等目中無人。他們厚顏無恥得使人動怒。麥迪文恰當地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只有這麼少人因商業欺詐和如此明目張膽的欺蒙被起訴?

重讀我的專欄,我一直在問自己怎會錯得如此徹底。首先,浮誇奢華的時光看來仍然存在,全球香檳銷量在2009和2008年分別下降了9%和5%後,去年回升了9%。奢侈品公司Richemont的銷售和利潤在2008和2009年間持續向上(但在2010年從最高位輕微下滑)。

清算日子總會到來

只有幾間銀行倒閉了,幾乎沒有任何對冲基金垮掉。抵押債務工具正興高采烈地捲土重來。對冲基金拆倉才剛剛開始,而「新的緊縮」則未有迹可尋。高層銀行家的大額花紅依舊。在香港,房地產價格繼續飈升,已到1997年高峰期水平。

也許時間可以證明我的預測還是有一小部分是正確的。2008年危機造成財富大幅下跌所帶來的巨大痛苦,還未顯現出來,特別是美國,迄今巨大的財政衝擊還可被穩住。美國推出了兩次龐大的量化寬鬆政策,通過注資使美國仍然千瘡百孔的金融體系繼續運作。這不單使銀行可維持下去,幫助他們推遲降低按揭貸款組合的票面價值,更將對個人或企業的借款利率下降到前所未有的零(或近乎零)。當利率持續在現有水平不變,很多人便可以推遲必須要做的痛苦決定。

當然,量化寬鬆策略很快便會到期,各方正激烈爭論什麼樣的削減開支和加稅組合可使經濟恢復到某個可持續的均衡點。清算日子總會到來,只是遲早的問題。在歐洲,希臘、愛爾蘭和英國最後都要採取緊縮措施,葡萄牙和西班牙亦將緊隨其後。隨著稅項上升和消費下降,可支配收入亦會下降,很多人將會失業。也許一個「新的緊縮」年代最後會隨之而來。

冰島選民本周否決了政府計劃用稅款去賠償英國和荷蘭投資者因銀行破產所引致的損失,選民已發出了一個非常明確的信息。也許整頓銀行業的時間快到了,也許麥迪文可以把電影名從《呃錢帝國》(Inside Job)改為《無錢帝國》(No Jobs Inside)。2008年的金融海嘯所引發的問題,以及其對世界經濟造成的傷害,仍會延續一段長時間。

作者杜大衛(David Dodwell) 是公共政策研究公司Strategic Access 總裁。他曾任《金融時報》駐港特派員,是The Hong Kong Advantage 一書作者之一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Search This Blog

About Me

A tiny dust in the univer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