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2-19

農產貿易

2005.12

【明報專訊】貿易保護主義與開放市場的矛盾在全球化下愈演愈烈,不同國家既想人家開放市場,又不想自家開放市場而影響國民利益。法國是歐洲的農業大國,每年向農民作巨額補貼抗衡市場開放,而中國在入世後必須開放市場,農民恐未能在貿易中獲公平待遇。農產品貿易的矛盾,將會是下周世貿會議的惹火話題。


樂施會李昌平﹕內地農民明年受衝擊

中國於2001年底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經濟發展進入高速公路,贏得經濟增長,卻苦了一班小農。曾以鄉黨委書記身分上書前總理朱鎔基(相關新聞 - 網站)痛陳「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我向總理說實話》的作者李昌平說︰「現在的中國農民根本還不懂問WTO的事,因為他們還未感受到WTO帶來的衝擊。」他估計,明年下半年問題會陸續浮現,屆時世貿對亞洲農民「巨大的、劇烈的」衝擊將陸續呈現。

過去幾年中國農業出口和進口量都有巨大增長,似未受到世貿的重大衝擊,樂施會雲南扶貧幹事李昌平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這是「恰巧」的利好因素使然,例如近年國際糧食價格上漲,中國農民在價格升、供求穩定的有利環境下,收入得到改善。

梨子賣不出 用作肥田

「不過我認為值得高度警惕的是,(世貿)對中國農民利好的因素所產生的效果已經基本釋放出來了。WTO對印尼、菲律賓和韓國農民的衝擊,將逐步在中國上演。」李昌平說,若明年下半年國際糧食價格下跌,中國入世的負面影響會陸續浮現。

2004年中國糧食總產量高達9100億斤,李昌平擔心,國際儲備糧食日漸充裕,會令價格下調。加上外國農產不斷進口,會進一步打壓內地價格,到時中國農民種的糧食會跌價、過剩。

李昌平親眼見過貴州農民因梨子無法出售,拿賣不出的梨子當稻田肥料,「你說他們貧窮,他們用梨子作肥料呀,但他們這樣做是迫於無奈」。

更甚的是,外國農業補貼太多,造成不公平的貿易競爭。李批評,歐美農民只有1000萬人,補貼額有1700億美元(13,600億港元)﹔中國有8億農民,今年對優質品種資助不超過130億人民幣(130多億港元)。

他舉例,內地大米價格由2000年0.45元一斤,隨國際糧價升至去年的0.8元,增長已近一倍,但這價錢仍極低,農民所賺的甚少,生活並無改善。

李昌平另一個擔心的問題,就是物價上漲。中國入世後經濟急促發展,物價上漲將使農民生活負擔加重,種子、化肥、農具等都變成大負擔。

務農太苦,農民自然紛紛出外打工。「我就是擔心這一回事,國外農產品一旦對國內衝擊,小農戶減少種地或乾脆放棄,到時城市又消化不來,勞動價格下降,小農又放棄生產,結果兩頭都沒得到好處。」

欠農民組織無人反世貿

危機潛伏,但這個擁有最多農民的國家,加入世貿已經4年,卻沒有一人出來「反世貿」,李昌平認為是內地至今仍欠缺農業組織使然。他認為韓農的表態「對形成公平貿易有好處」︰「聲音被聽見很重要,我們期待貿易規則更公平,畢竟發展國家和發達國家在談判桌上還是不對等。」

明報記者 伍詠詩 、詹詠頤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Search This Blog

About Me

A tiny dust in the univer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