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2-19

「五紙式」的通識教學法

【明報專訊】前線教師對通識教育科的其中一點猶疑——甚至說是恐懼,是認為難以掌握通識教學法。最近在一次中學教師專業發展工作坊中,我與教師分享通識教育需要的「五紙」笑話,雖是說笑,也可與大家分享。

報紙 白紙 貼紙 廁紙 銀紙


「五紙」之首是報紙。早在1992年預科通識教育科已開設公開試,多年來考卷常見的資料不少是引自報紙。所以進入通識教室,首先要身邊常帶當天或近期的報紙。只要請同學分組,然後引發大家「紙上談兵」——構想待論的議題,這是起題的手法。

「五紙」之次是白紙。起題以後,最好邊談邊寫。通識教師若然能夠事先設計好工作紙固然最好,但是通識常變——有時因為議題可有不同的構想,同學所思或出現事先未及想到的多角度。白紙最多空間,稍加指引,邀請同學寫下答問之所思。「心思圖」(mind map)是常用的一種手法。

第三紙是貼紙。用各式花款的貼紙作為鼓勵,對小學生來說或會生效。對於中學生,所用到的是大小不同、有長有短的空白活貼紙,好讓同學的想法能在眾目睽睽之下組織出不同的條理和推理,就是把「思想想出聲來」(think aloud),讓同學可集思廣益,反思當中的邏輯。例如,把「心思圖」上的方塊貼在(「六何法」的)「答問樹」上,好把思考公眾化、立體化。

過程中有時需要——廁紙——紙巾。「吹水」當然需要紙巾﹗﹖非也。年輕人容易動氣,據理力爭下間或激動至落淚﹔若然涉及價值的第一身反思(特別是「自我與個人發展」這第一範疇),更會動情至悲從中來。紙巾好作戒備。

最後要通識辦得好,還得依靠「銀紙」。通識師生比例需要降低。教師相互觀摩和四出學習,需要代課津貼。請各類的專家給予指點,需要資源。把同學的思考製為成品,需要金錢。

五紙以外,還有什麼﹖

■鄭漢文,於倫敦大學完成教育哲學博士後,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現為兩項通識教育科師訓課程及「價值教育證書課程」之課程主任。多年來為專欄作者。rogercheng@cuhk.edu.hk

文﹕鄭漢文

http://hk.news.yahoo.com/051027/12/1i413.htm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Search This Blog

About Me

A tiny dust in the universe.